[发明专利]一种直馏柴油加氢裂化生产喷气燃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8657.1 | 申请日: | 2016-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5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彭冲;王仲义;崔哲;孙士可;白振民;吴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 加氢裂化 生产 喷气 燃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馏柴油加氢裂化生产喷气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直馏柴油原料与氢气从混合装填临氢降凝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反应器底部进入沸腾床反应器,进行加氢反应;其中所述的加氢反应包括临氢降凝反应、加氢裂化反应等;(2)反应后物流经沸腾床反应器顶部排出,进入稳定反应器,稳定反应器中装填加氢精制催化剂,相对低温和/或大体积空速,进行补充加氢精制;(3)步骤(2)获得的物料进入分离、分馏系统,获得优质喷气燃料产品。该方法将直馏柴油原料中较多组分转化为喷气燃料,并保持较高的喷气燃料产品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馏柴油加氢裂化生产喷气燃料的方法,尤其是一种通过沸腾床反应器来生产优质喷气燃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航空运输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对喷气燃料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年增长率约为5.0%,远远高于汽柴油1.0%至1.5%的年增长率,极大程度带动了全球油品市场对优质喷气燃料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炼油行业生产喷气燃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现有喷气燃料生产技术主要是直馏喷气燃料馏分加氢精制技术和加氢裂化技术,喷气燃料产品与柴油或汽油产品相比利润上更有优势,极大促进了各大炼油企业增产喷气燃料产品,但其产量受到加工原油性质和两种喷气燃料生产技术特点制约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美国专利(US 4172815)公开了一种同时生产喷气燃料和柴油的单段循环加氢裂化方法,其工艺流程为:重质原料油经过加氢裂化后,其产品经过分馏,得到喷气燃料馏分、柴油馏分和尾油;喷气燃料馏分全部或部分与尾油混合,送回加氢裂化反应器。此工艺流程明显的缺点是喷气燃料再进行加氢裂化虽然提高了质量,但其收率降低较多、氢耗增加,且投资也增加较多。
美国专利(US 5026472),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与产品馏分油再加氢精制联合生产优质喷气燃料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可简单描述为:裂化反应器出来产品通过两次热高压分离器分离后,得到的煤油馏分在精制反应器中再加氢精制,其中所用催化剂为贵金属催化剂;精制反应器出来产品与裂化反应器的重馏分油混合进入分馏塔。该方法技术特点在于只对煤油馏分进行精制,达到生产喷气燃料的目的。但该方法需要增加较多设备,而且加氢精制所用的催化剂为贵金属催化剂,成本较大,并且不能得到高质量的加氢尾油。
中国专利(CN 1272524)公开了一种中压加氢裂化和煤油深度加氢处理组合的工艺流程。该流程是将中压加氢裂化过程中得到的较高芳烃含量的煤油馏分油在一个较低压力、氢气纯度较高、较低反应温度的条件下进行芳烃饱和,所用催化剂为含Pt或Ni还原态金属的催化剂。该专利可以很好地对较高芳烃含量的煤油馏分进行处理,得到合格的喷气燃料。但是该方法需要增加较多的设备,且煤油馏分的循环量较大,增加了装置投资,且操作更为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直馏柴油生产喷气燃料(即煤油馏分)的加氢裂化方法。一方面,本发明方法充分考虑喷气燃料性质与烃类结构组成的构效关系,通过优选催化剂体系及优化工艺流程和条件,将直馏柴油原料中较多组分转化为喷气燃料,并保持较高的喷气燃料产品收率。另一方面,本发明方法充分利用沸腾床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点,科学利用反应热,将临氢降凝过程的温降与加氢裂化过程的温升进行合理的组合利用,降低装置的热点温度、冷氢的消耗量或者加热炉的燃气损耗,延长运转周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馏柴油加氢裂化生产喷气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直馏柴油原料与氢气从混合装填临氢降凝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反应器底部进入沸腾床反应器,进行加氢反应;其中所述的加氢反应包括临氢降凝反应、加氢裂化反应等;
(2)反应后物流经沸腾床反应器顶部排出,进入稳定反应器,稳定反应器中装填加氢精制催化剂,相对低温和/或大体积空速,进行补充加氢精制;
(3)步骤(2)获得的物料进入分离、分馏系统,获得优质喷气燃料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86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