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抛物面多管太阳能腔体式吸热器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87234.8 | 申请日: | 2016-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8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龙新峰;王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23/71 | 分类号: | F24S23/71;F24S10/70;F24S40/10;F24S80/7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物面 太阳能 体式 吸热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双抛物面多管太阳能腔体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抛物面反射器及太阳光跟踪装置部分、腔体式吸热器部分以及连接两部分的吸热器腔体支撑柱(10);双抛物面反射器及太阳光跟踪装置部分包括双抛物面反射器(6)、反射器支撑柱(7)、反射器连接杆(11)以及太阳光跟踪转动轴(12);双抛物面反射器(6)包括第一抛物面反射器和第二抛物面反射器,两反射器关于装置径向中心面呈镜像对称,能将入射的太阳辐射进行反射,继而通过玻璃窗(3)从腔体两侧进入腔体;每组反射器支撑柱(7)包括三根,其中位于两侧的两根一端与太阳光跟踪转动轴(1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抛物面反射器或第二抛物面反射器连接,位于中间的一根一端与太阳光跟踪转动轴(12)连接,另一端与反射器连接杆(11)连接;反射器连接杆(11)两端分别固定在位于两侧的两根反射器支撑柱(7)上,连接两个抛物面反射器,并为吸热器腔体支撑柱(10)提供固定面;腔体式吸热器部分包括上腔体外壳(1)、上反光式挡风板(2)、玻璃窗(3)、下反光式挡风板(4)、下腔体外壳(5)、高效反射膜(8)以及吸热管(9);上反光式挡风板(2)与上腔体外壳(1)无缝连接,下反光式挡风板(4)与下腔体外壳(5)无缝连接;玻璃窗(3)与上反光式挡风板(2)、下反光式挡风板(4)无缝连接,与反光式挡风板以及腔体外壳共同形成密封空间;高效反射膜(8)镀在腔体内表面以及反光式挡风板背离玻璃窗(3)一侧且位于腔体内部的表面,以实现对太阳辐射的多次折射、反射;多根吸热管(9)有序排列,以吸收太阳辐射,加热管中的高温传热流体,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抛物面多管太阳能腔体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当太阳辐射垂直反射器镜面入射时,双抛物面反射器(6)的最高处将入射的太阳辐射反射后经上反光式挡风板(2)最外缘处进入吸热器,双抛物面反射器(6)的最低处将入射的太阳辐射反射后经下反光式挡风板(4)最外缘处进入吸热器;双抛物面反射器(6)采用表面式反射镜面,反射器基材选取强度高、耐腐蚀的钢板,反射材料采用蒸镀铝膜,反射率为0.92~0.98,表面镜保护膜选用阳极氧化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抛物面多管太阳能腔体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窗(3)采用高透光率的耐高温石英玻璃,透光率大于0.90;玻璃窗(3)有足够机械强度,以支撑吸热器上腔体外壳(1);玻璃窗(3)表面为光滑表面,宽度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抛物面多管太阳能腔体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反光式挡风板(2)、下反光式挡风板(4)靠近玻璃窗(3)一侧的表面为镜面;背面位于腔体内的表面镀有高效反射膜(8),反射率大于0.90;反光式挡风板宽度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抛物面多管太阳能腔体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腔体外壳(1)、下腔体外壳(5)采用不锈钢材料,厚度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抛物面多管太阳能腔体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管(9)采用导热率高的紫铜管,外径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723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接散热的相变储热太阳能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室内热量节能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