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压力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86259.6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6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川;韩磊;杨文剑;吴笛;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 |
代理公司: | 武汉今天智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8 | 代理人: | 邓寅杰;周纯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压力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深井环境的永久性煤层气检测的井下压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流程主要包括钻井、完井及排采阶段,而排采是煤层气开发的重要环节。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表明:煤层气排除过程中的井下压力数据至关重要,它是判断排采事故及制定合理的排采工艺的重要参数。基于此,国内外相关学者及公司研制了一些相关的井下压力计来对井下压力数据进行实时检测,但由于受尺寸空间、信号传输距离及密封条件等的限制,现有的产品在深度接近3000米的煤层气抽采井的井下压力检测方法检测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密封性能及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方面。
鉴于此,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深井环境的永久性煤层气检测的井下压力检测装置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井下压力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井下压力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连接体、轴状主体和下连接体;其中,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具有沿其中心轴延伸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依次贯通上连接体、轴状主体和下连接体;所述轴状主体中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从所述流体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贯通孔、和从所述第一腔室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腔室中布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在第一腔室中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侧的端部以使所述测量端暴露于流体中,压力传感器的本体与第一腔室内壁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腔室中布置有电缆线,所述电缆线与第二腔室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体,所述电缆线一端穿过第二贯通孔与压力传感器本体电连接、另一端从第二腔室伸出轴状主体外部。
优选地,所述密封体包括密封体本体、设于密封体本体上端的压盖、和设于密封体本体内的密封环,密封体本体和压盖均开设有过线孔,所述密封体本体的过线孔内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密封环的环形槽,压盖从密封体本体的顶端插入密封体本体中直至与所述密封环接触,密封体本体的过线孔和压盖的过线孔连通形成过线通道。
优选地,所述密封体还设有至少一个纵向延伸的压紧螺栓。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从第一贯通孔侧的一端沿轴状主体的径向延伸至轴状主体外表面,所述第一腔室呈阶梯状,其从靠近第一贯通孔的一端至远离第一贯通孔的一端依次被划分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容纳于第一段,压力传感器的本体容纳于第二段,第三段内设有密封塞。
优选地,所述密封塞与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套设于所述上连接部的紧固件,用于固定电缆线从第二腔室伸出的外置部分。
优选地,所述上连接体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紧固件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轴状主体的上端与所述上连接体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轴状主体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体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轴状主体上端形成凹陷部,所述上连接体的下端形成与轴状主体凹陷部配合的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轴状主体下端形成凸起部,所述下连接体的上端形成与轴状主体凸起部配合的凹陷部。
本发明的井下压力检测装置的流体通道纵向设置,有利于整个装置的小型化,轴状主体中设有分别用于容纳压力传感器和电缆线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通过第一贯通孔与流体通道连通,第二腔室通过第二贯通孔与第一腔室连通,电缆线一端穿过第二贯通孔与压力传感器本体电连接、另一端从第二腔室伸出轴状主体外部,有利于整个装置具有更良好的气密性同时解决了远距离信号传输所需电缆线的排线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压力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压力检测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压力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压力检测装置中密封体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压力检测装置中密封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62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解铁路隧道洞口的微压波的装置
- 下一篇:侧向测井仪电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