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80964.5 | 申请日: | 201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6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徐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美英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P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4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气滞 血瘀型 原发性 三叉 神经痛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有临床症状但无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三叉神经痛。阵发性剧痛是其疼痛特点,并且疼痛的程度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疼痛发作的频率也会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也不断地延长,高龄人群不断增多,该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因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所以尚无成熟可靠的治疗方法。
现代西医学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存在许多学说,如癫痫发作学说、微血管压迫学说、神经变性学说、骨性压迫学说等。现代医学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封闭治疗、经皮射频损毁术、手术治疗、伽马刀放射治疗及心理治疗等。但由于现有的治疗方式疗效令人不甚满意,或者比较痛苦,或者价格昂贵,或者对肝肾损害大,患者大多难以接受。因此祖国医学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在中医病证中没有完全与此对应的病名,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面痛”、“头痛”、“偏头痛”、“面首风”、“脑风、“齿槽风”等病症范畴。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其独到之处,通过辨证施治,方法灵活,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不易复发,易于被患者接受。根据其外在表现的“症”,通过“辨”的综合分析手段,标本兼治,提出一套与“症”相应,有针对性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这就弥补了西医同病统治的不足,不仅使患者的主证得到控制,兼证也同时得到治疗。因此,加强中医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认识及辨证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人有着多年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善于观察总结发现对于发作时常有刀割、针刺感,且痛处固定不移,入夜尤甚,结合舌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舌脉之象的症状,此为内伤之病,多为气滞血瘀所致。居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在辨证治疗时具有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的治疗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过江龙子、三钻风、牛奶浆根、鸡血藤、鬼毛针、老鹤草、六月雪、刺蒺藜、香附为药用原料制成。
本方在组方上选用辛温行气、活血药物的同时配伍益气、补血、疏肝、解郁、祛风、通络之品以扶正祛邪,使肝气条达,气血畅行,升降和调,则瘀血易化,不留后患,为使诸药在功能上相辅相成,以增强疗效;在药性上相制相佐,以减低毒副反应,发明人进一步优选出如下方案: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用原料制成:过江龙子12-17份、三钻风8-13份、牛奶浆根30-36份、鸡血藤10-15份、鬼毛针5-8份、老鹤草10-15份、六月雪13-18份、刺蒺藜6-11份、香附7-12份。
进一步优选地,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用原料制成:过江龙子15份、三钻风10份、牛奶浆根30份、鸡血藤12份、鬼毛针7份、老鹤草15份、六月雪15份、刺蒺藜8份、香附10份。
本发明方解:过江龙子苦辛温,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三钻风辛温,温中行气,活血散瘀,二药伍用行气止痛,活血散瘀为君药。牛奶浆根甘辛温,益气健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二药伍用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为臣药。鬼毛针活血定痛;老鹤草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刺蒺藜散风,下气,行血;六月雪健脾利湿,舒肝活血;香附行气解郁,调和气血,为佐使药。诸药配伍,君臣佐使关系明确,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散瘀,祛风止痛之效,更能准确有效的针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疾病本质。
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如下所述。
过江龙子:【性味】苦、辛温。【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用于血瘀气滞,胁肋胀痛,胃脘痛,跌打损伤。
三钻风:【性味】辛;温。【归经】胃;肝经。【功能主治】温中行气;活血散瘀。主心腹疼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疮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敷。
牛奶浆根:【性味】甘;辛;性温。【归经】肺;脾;肾经。【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主劳倦乏力;食少;乳汁不下;脾虚白带;脱肛;月经不调;头风疼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美英,未经徐美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809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肺积水的中医治疗新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