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容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79195.7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6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石光;时晨;刘磊;孔圣立;吴春红;黎波;陈贤平;彭锦凤;熊彬;聂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双合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李伊宁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容 智能 变电站 传统 行波 测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故障线路测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容智能变电站与传 统变电站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蓬勃快速地发展,大量长距离高压或超高压输电线路 暴露在旷野,且在我国多为山区丘陵地形,暴雨、闪电等天气原因以及人为 因素常常使线路发生故障。输电线路故障点的快速、精确定位,一直是电力 部门尚未彻底解决的难题,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构成较大威 胁,也给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带来了繁重的负担,给用电部门带来了难以估计 的损失。输电线路故障后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点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长期困扰电网运行的主要难题之一。
现有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包括阻抗法和行波测距法。
阻抗法普遍采用单端测距法,在高阻情况下往往误差比较大;行波测距 法是根据行波理论实现的定位方法。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点将产生电 压和电流的突变信号,即电压行波和电流行波,这些行波信号会以一定速度 向故障点两侧传播,利用行波信号到达线路两侧的时间差即可实现故障测 距。行波法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及过渡电阻因素的影响,具备较高的精度。
电流行波测距方案,通过对二次电流高速采样(大于500kHz),并利用 相应的行波鉴别算法来实现,由于智能变电站中电子式互感器输出的是SV 报文而不是电信号,传统的行波测距在智能站中难以直接应用。目前的做法 是为行波测距装置安装单独的电子式互感器以满足其要求,但这种方法价格 昂贵,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并且,智能变电站行波测距装置与传统站行波测 距装置不兼容,需要重新开发,增加了相应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容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双端行波测 距方法,能够克服现有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种种弊端,满足当前智能变 电站发展要求,在智能变电站中不必额外增加昂贵的电子式互感器,同时也 能直接应用于传统变电站,适用性强、测距精度高。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兼容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A:在输电线路两侧的变电站S和变电站R分别安装行波传感装置,变 电站S为智能变电站,变电站R为传统变电站;安装在变电站S的行波传感 装置接入一侧设备接地信号,安装在变电站R的行波传感装置接入二次电压 信号;行波传感装置用于识别行波,并记录行波达到时刻;
B:利用安装在变电站S的行波传感装置和安装在变电站R的行波传感 装置,分别记录行波达到变电站S的时刻Ts和行波达到变电站R的时刻TR;
C:利用对应的行波传感装置将行波达到变电站S的时刻Ts和行波达到 变电站R的时刻TR发送至行波测距主站;
D:行波测距主站利用行波双端测距法计算出故障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双合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双合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91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评估方法
- 下一篇:三维可调式充电桩线圈检测台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