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73798.6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强;林辉;李阳;肖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打印 建筑 框架 等离子 设备 方法 | ||
1.一种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台(4)、直立在成型台(4)周围的数根成型支架(8)、等离子加工装置(2)、连接件(5)、数根驱动臂(10)、送粉电机(12)和中央控制系统(13);
所述成型支架(8)上设有导轨(7),导轨(7)上设有滑块驱动机构(6);
所述连接件(5)置于成型支架(8)的中部,所述连接件(5)的周围通过分布在其周围的数根驱动臂(10)活动连接滑块驱动机构(6);
所述等离子加工装置(2)安装在连接件(5)上方,在连接件(5)的下方安装有与等离子加工装置(2)连接的等离子喷头(3),所述等离子加工装置(2)通过等离子光纤(9)连接等离子喷头(3);
所述送粉电机(12)内的金属粉末由通粉管路(11)送入等离子喷头(3);
所述中央控制系统(13)分别通过控制电缆连接等离子加工装置(2)、送粉电机(12)、滑块驱动机构(6);
当中央控制系统(13)控制滑块驱动机构(6)在导轨(7)上按照其指令,在Z方向作上下运动时,可带动连接件(5)在XYZ三个方向相应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导轨(7)的轴线垂直于成型台(4)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支架(8)的数量为三根,呈“品”字型分布,并固定在成型台(4)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每根成型支架(8)上的导轨(7)为两根,并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还包括一个对等离子加工装置(2)进行冷却的水冷机系统,由中央控制系统(13)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系统为水冷机(14),并通过冷却水路(1)连接等离子加工装置(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还包括一个对等离子加工装置(2)进行冷却的水冷机系统,由中央控制系统(13)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10)与滑块驱动机构(6)和连接件(5)之间的连接,采用转动连接。如球形旋转接头。
9.一种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直接打印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设备的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设计好的建筑框架的三维模型的电子数据文件,转换成中央控制系统(13)可读取的格式,导入其内;
中央控制系统(13)通过控制等离子加工装置(2)产生等离子体,通过等离子光纤9到达等离子喷头(3),与此同时,中央控制系统(13)通过控制水冷机(14)工作,水冷机(14)通过冷却水管1对等离子加工装置(2)内部的等离子枪进行冷却;
中央控制系统(13)通过控制送粉电机(12)通过通粉管路(11)向等离子喷头(3)输送打印框架所需的粉末,为了粉末熔化的均匀性,采用了三条通粉管路(11)输送粉末,最后和等离子弧同轴汇聚在等离子喷头(3)并喷出并熔化,与此同时,中央控制系统(13)事前导入的电子数据文件的内容,控制滑块驱动机构(6),各自沿导轨(7)在Z方向上按指令移动,使连接件(5)在XYZ三个方向作出相应的运动,进而带动等离子喷头(3)按照相应的运动轨迹将熔化的粉末,逐层堆积在成型台(4)上,最终完成所需形状建筑框架的等离子3D打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37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层双塔楼钢结构连廊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下滑自动电杆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