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73212.6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2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轶;朱晓晓;牛丽华;张焕军;吴海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生物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容纳含酚废水的原液供给槽,连接于原液供给槽的降解苯酚的生物反应组件,连接于生物反应组件的苯酚萃取件,连接于苯酚萃取件并分离出溶液与水的分离装置,提供溶液流动动力的泵组件;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溶液流入生物反应组件。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持续高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难降解苯酚的生物处理装置,有效提高水质,同时回收利用苯酚和萃取剂,达到环保降低成本的作用。
技术领域
一种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石化等工业结构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由这些工业结构产生的苯酚废水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据了解,含苯酚的废水主要来自焦化厂、石化厂、树脂厂、绝缘材料厂、香料厂、塑料厂等,是造纸、炼焦、炼油、塑料、农药、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和中间体,其具有稳定的苯环结构,不易降解,因而其废水较难处理。含酚废水对人类的危害非常严重。苯酚是一种高毒物质,主要存在于炼油、煤气洗涤、炼焦、造纸、合成氨、木材防腐、石油化工、化学、制药、油漆、涂料、塑料农药等企业的生产废水中。苯酚废水一旦流入江河,会破坏水生态环境,同时由于食物链的聚集放大效应,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形成不容忽视的威胁。
据了解,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型质毒物,所有生物活性体均能产生毒性,可通过与皮肤、粘膜的接触不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致使细胞破坏并失去活力,也可通过口腔侵入人体,造成细胞损伤。高浓度的酚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并能继续向体内渗透,引起深部组织损伤,坏死乃至全身中毒,即使是低浓度的酚液也可使蛋白质变性。人如果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贫血、头昏、记忆力衰退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的疾病,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目前,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各有差异,工业上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一般分为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等三大类。其中,化学法包括缩聚法,氧化法等;物化法包括萃取法,吸附法,液膜法等;生化法则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等。尽管已有大量试验研究发现了多种苯酚废水的处理方法,但其处理效果仍不甚理想。同时,目前的处理方法多集中在同一种方法对含苯酚废水的处理,关于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处理高浓度含苯酚废水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持续高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难降解苯酚的生物处理装置,有效提高水质,同时回收利用苯酚和萃取剂,达到环保降低成本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容纳含酚废水的原液供给槽,连接于原液供给槽的降解苯酚的生物反应组件,连接于生物反应组件的苯酚萃取件,连接于苯酚萃取件并分离出溶液与水的分离装置,提供溶液流动动力的泵组件;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溶液流入生物反应组件。
前述的一种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生物反应组件组成有:连接于原液供给槽的生物反应器,置于生物反应器下的电磁搅拌器。
前述的一种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生物反应器内培养有指数生长期的LY1恶臭假单胞菌。
前述的一种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苯酚萃取件为萃取剂浸渍膜接触器。
前述的一种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萃取剂浸渍膜接触器组成有:设有中空部的多根中空纤维膜,将中空纤维膜灌注进玻璃容器中的环氧树脂,容纳于中空部内并萃取苯酚的有机相磷酸三丁酯萃取液,位于玻璃容器与中空纤维膜之间并容纳有苯酚废水原液的容纳部,循环连接于玻璃容器并将磷酸三丁酯循环利用的同时回收苯酚的苯酚分离回收装置。
前述的一种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中空纤维膜为200根,直径为40cm,膜厚为50μm;中空纤维膜的中空纤维丝的外径为500μm。。
前述的一种含酚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分离装置组成有:容纳分离出的水的烧杯,置于烧杯下的电磁搅拌器,置于烧杯内的渗透膜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3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