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2329.2 | 申请日: | 201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6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念民;沈龙;马飞;董爱想;刘梦阳;李在峰;朱从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陈酩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材料制备而成:硅和/或氧化亚硅:3~10wt%;溶剂:30~57wt%;煤焦油沥青:40~60wt%;所述的溶剂为酚油、洗油、蒽油中至少一种。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碳材料中引入纳米硅和/或氧化亚硅,提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克容量,从而使电池的充放电克容量增加;同时纳米材料颗粒受外部的碳包裹,束缚了硅和/或氧化亚硅的膨胀,较好解决了体积膨胀问题,因而循环性能得到改善;另外,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控制,且所用设备均为工业化普通设备,易于实现产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和便携式电器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及日益优越的性能。锂离子电池也因为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无污染、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等方面的优异性能,而引人注目。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广泛使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理论上石墨的可逆储锂容量可达到372mAh/g,但仍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为了提高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和改进充放电性能,研究人员开始研究非碳基负极材料。研究发现硅的理论容量远高于石墨的容量。其容量可以达到4200mAh/g,并且脱锂电位平台较低,但其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较大,导致电池循环性能较差,影响其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以硅来替代石墨负极材料,提升锂离子电池容量,解决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问题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硅碳材料来替代石墨负极材料以提高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同时能解决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材料制备而成:
硅和/或氧化亚硅:3~10wt%;
溶剂:30~57wt%;
煤焦油沥青:40~60wt%;
所述的溶剂为酚油、洗油、蒽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煤焦油沥青软化点为70~120℃。
所述的煤焦油沥青软化点为110℃。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制备步骤:
(1)纳米浆料的制备:将所述重量百分比的硅粉和/或氧化亚硅粉及溶剂采用湿法球磨成固体颗粒的粒径=100-300nm纳米浆料;
(2)热聚合反应:将纳米浆料按所述重量百分比与煤焦油沥青混合,并以430~450℃进行热聚合反应,反应时间1~8小时,得到聚合沥青混合物;优选的热聚合反应温度为435℃;反应时间6小时;
(3)焦化处理:将聚合沥青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500~600℃进行焦化处理,得到块状沥青焦;
(4)粉碎分级处理:将块状沥青焦粉碎至D50=10~30μ m,得沥青焦粉末;优选沥青焦粉碎至D50=15~20μm;
(5)低温碳化处理:将沥青焦粉末在氮气保护下,以800~1350℃,碳化1~10小时后随炉冷却,得锂离子二次电池硅碳负极材料;优选的碳化温度为1150℃,碳化时间为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23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