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蓄电池的电压采集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71814.8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5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创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蓄电池 电压 采集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辅助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的电压采集电路。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蓄电池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从最早的铅蓄电池,铅晶蓄电池,到铁镍蓄电池以及银锌蓄电池,发展到铅酸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锂电池等等。与此同时,蓄电池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电容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稳定,充电越来越便捷。但是无论怎么变化人类对电池要求始终如一,高容量,高寿命,轻体质等一系列高性能蓄电池一直是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在蓄电池的生产制造中以及使用中,都会涉及到对其性能的检测,以保证其使用安全性。对于其电压指标,如何有效实时地进行采集,以便于后续的性能分析,是一个值得研究改进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蓄电池的电压采集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蓄电池的电压采集电路,包括带有20脚的模数转换芯片ADC0804,所述模数转换芯片的19号脚通过依次串接的电阻R1和电容C1接地,模数转换芯片的4号脚连接于电阻R1和电容C1之间,模数转换芯片的1~3号脚均与外部控制芯片连接,其6号脚与蓄电池连接,并在6号脚和7号脚之间设置一电容C2,其20号脚接入供电VCC,并在20号脚和10号脚之间设置一保护电容C3;所述模数转换芯片的7号脚、8号脚和10号脚分别接地,其11~18号脚连接锁存器,输出8位并行二进制数码。
优选地,所述电阻R1为10K,所述电容C1为150pF。如此可计算该模数转换芯片的内部转换频率约为640kHz,达到每秒转换1万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模数转换芯片ADC0804作为核心进行设计,配合少量的元器件即实现了对蓄电池电压信号的采集,并将直接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便于整体的系统控制,方便实用,并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采集速度快,分辨率高,安全可靠,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微电脑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用于蓄电池的电压采集电路,包括带有20脚的模数转换芯片ADC0804,其每个支脚对应的连接方式如下:
1~3号脚依次为CS/RD/WR端,均与外部控制芯片连接,实现对模数转换的整体控制;5号脚为INIR端,用于输出转换结束信号,如本例中当该端输出电平由高跳至低时,则表示本次转换完成,并可作为中断查询信号;6号脚和7号脚依次为信号输入端IN+和IN-,IN+端直接连接蓄电池,IN-端通过电容C2连接蓄电池;7号脚IN-、8号脚AGND、10号脚DGND分别接地;9号脚为参考电压端,参考电压一般为2.5V;11~19号脚连接锁存器DB0~DB7,输出8位并行二进制数码;20号脚接入供电VCC,一般为5V,并在20号脚和10号脚之间设置一保护电容C3;4号脚和19号脚分别为CLKIN和CLKOUT,其并联后通过电容C1接地,且在19号脚的支路上设置有电阻R1,其中优选地,电阻R1的大小为10K,电容C1的大小为150pF,如此可计算该模数转换芯片的内部转换频率约为640kHz,达到每秒转换1万次。
通过上述设置,外部控制芯片能够通过本发明准确快速地采集到蓄电池的实时电压,有助于后续的蓄电池测试性能分析,方便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发明。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发明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创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创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1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全触屏的便携式电能质量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