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桃树倒“个”形栽培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1559.7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云;潘海发;秦改花;齐永杰;高正辉;伊兴凯;郭遵守;雷波;陈加红;陈红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庐***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桃树 栽培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桃树倒“个”形树形栽培技术:明确定植密度;量化整形修剪:此树形中央干强而直立,无主、侧枝,中央干上除基部着生2个调节枝组外,其余全部直接分生小型结果枝组,每隔10cm~15cm分布1小型结果枝组,呈螺旋状均匀向上排列;树高2.5m~3m,冠径1.5m~2m,主干高度50cm~70cm;2个调节枝组着生点上下错位,间距10cm~15cm,呈180°分布,与定植行的行向夹角为30度,同时与中央干夹角40度;注意控制着生在中央干上枝条粗度不能超过中央干粗度1/3以上,必要时疏除;本发明促进早产丰产稳产,延长桃树盛果期树龄、提高果实商品率和优质果率,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学,果树生态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桃树倒“个”形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树形是桃树栽培的基础,在桃生产过程中,需对桃树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以使树体形成丰产结构。传统的自然开心形树形逐步被淘汰,正在推广应用的桃树主干形栽培技术,在淮河以南温暖湿润的区域桃树长势旺,加上顶端优势,果农很难控制树体结构,最终易导致主干形变成伞形,即上强下弱,影响树体整体光照,易导致树体的下半部光秃枯死。因此,申请人经反复试验,最终提出一种桃树倒“个”形树形栽培技术,使枝条在空间更加布局合理,以达到早产、丰产、稳产,并防止树体下半部光秃枯死或早衰的目的,且适合机械化耕作。该技术简单,果农易掌握,是一种省力轻简化的较理想的桃栽培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桃的栽培种植需求,提出一种桃树倒“个”形树形栽培技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桃树倒“个”形树形栽培技术,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定植密度
株行距为1.5 m~2.0m×3.5 m~4.5m,南北行向
(2)整形
倒“个”形树形,中央干强而直立,无主、侧枝,中央干上除基部着生两个中型结果枝组外,其余全部直接分生小型结果枝组,每隔10cm~15cm均匀分布1小型结果枝组,呈螺旋状均匀向上排列;整株树着生20~30个小型结果枝组,树高2.5m~3m,冠径1.5m~2m,主干高度50cm~70cm;中央干基部错位着生两个中型结果枝组,着生点上下错位,间距10cm~15cm,呈180°分布,与桃树定植行的行向夹角为30度,同时与中央干夹角40度
2个中型结果枝组简称调节枝组;当中央干顶端生长势强时,适当缓放顶端枝梢,让其多结果,同时重剪基部的两个中型结果枝组,并让其与中央干的夹角变小,少结点果,促其营养生长,树体根系吸收的养分会分散到此两个中型结果枝组中,削弱顶端的生长;当中央干顶端生长势弱时,适当短截中央干顶端的枝条,促使其营养生长,尽量让其少挂果,同时缓放、疏、拉或扭两个中型结果枝组上的枝条,迫使枝条横向或斜下生,限制其营养生长,让其多挂果,促使树体顶端生长恢复;即利用基部的两个中型结果枝组调节中央干顶端生长势,所以简称调节枝组
(3)修剪
包括生长季修剪和休眠期修剪,以生长季修剪为主,休眠期修剪为辅
①定植当年及第二年修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15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硒有机葡萄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有机大米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