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硫杂环戊烯并吡咯酮类化合物纳米混悬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269937.8 申请日: 2016-04-27
公开(公告)号: CN107308109A 公开(公告)日: 2017-11-03
发明(设计)人: 胡宗伟;栾瀚森;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9/10 分类号: A61K9/10;A61K31/407;A61K47/26;A61P31/04;A61P35/00;A61P7/00
代理公司: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42 代理人: 罗大忱
地址: 201203 上海***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二硫杂环 戊烯 吡咯 酮类 化合物 纳米 混悬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硫杂环戊烯并吡咯酮类化合物制剂。

技术背景

二硫杂环戊烯并吡咯酮类化合物,如CN101381371、US20100210856Al公开的6-氨基-4-(2,4二甲氧苯基)-4-氢[1,2]二硫杂环戊烯[4,3-b]-吡咯酮-甲酸乙酯(以下简称ZL004),由母核结构1,2一二硫杂环戊烯[4,3-b]吡咯-5-(4H)-酮环修饰改造而成的化合物,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化学制药部王国平研究员合成,此类结构化合物己有专利报道,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等特点,如Webster等(WO2003/080624)、Stachel等(Helvetica ChimicaActa 2002,85,4453)、陈庚辉等(CN1642599A)、川田修司等(JP63-284181,JPll-279179)、Webster等(US6020360,W099/12543)、Godfrey&Dell(GB 2170498)、郭迎平等(CN101522688A)的报导。ZL004结构如下所示,除抗癌、抑菌作用外,还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ZL004化学结构式

ZL004为黄色的结晶性粉末,熔点216℃-220℃,强光、高热条件下稳定,室温长期放置稳定,溶液遇碱水解不稳定;在二氯甲烷、吡啶、MF、NMP等溶剂中溶解,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中溶解度小于1μg/ml,属于几乎不溶类药物。

微观上,其难溶性使其无法以分子状态透过生物膜,分散于水溶性的循环系统,作用于生物靶细胞。宏观上,增加了口服、粘膜途径、注射途径给药的难度,前期实验也证实其特殊物理性质限制药效的充分发挥,只有通过自身结构的修饰或是制剂方面的优化,作用于靶向细胞效率,提高生物利用度。

纳米混悬剂是一种新的给药剂型。所谓的纳米混悬剂是以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为稳定剂,将纳米尺度的药物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稳定胶体分散体系。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此外,由于纳米结晶粒径极小,还能增加与黏膜的黏附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论是难溶于水的药物,还是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油的药物,都可以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相应的纳米结晶。纳米结晶是一种制剂中间体,可直接制备口服制剂、滴眼剂或喷雾剂,也可制备成为注射混悬剂,通过肌肉注射,实现长效缓控释给药。

目前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Top-down和Bottom-up两类技术。Top down技术是将大颗粒的药物结晶分散到纳米范围尺寸,如高压均质法和介质研磨法;Bottom-up技术是将溶液中药物分子聚集形成纳米范围粒径的结晶,如乳化法和溶剂反溶剂法。由于Bottom-up技术制备过程需使用有机溶剂或油相、所制备混悬剂中药物浓度低、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等缺点,目前国外己上市的采用纳米混悬剂均采用介质研磨或匀质等Top down技术。通过研磨或者匀质过程,可以将微米尺寸(通常50~500微米)的药物颗粒破碎成亚微米尺寸或纳米尺寸的微粒,在稳定剂的保护下,均匀分散于液体介质中。根据研磨过程中加液与否可以分为湿磨法和干磨法,干磨法由于没有液体的存在,研磨过程中能量输入大,磨珠与药物碰撞产热较高,容易引起药物性质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对样品进行控温,操作条件要求高,不利于转化生产(Adchara Pongpeerapat,Chalermphon Wanawongthai.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obtained from probucol/PVP/SDS ternary ground mixture.Int.J.Pharm.352(2008)309-316)。

湿磨法具有大量优点,包括:所得到的混悬剂中的微粒粒径分布窄;可封闭研磨,磨罐和磨珠采用性质稳定的材质,容易保证样品的纯度;工艺简单、易控制、便于分离磨珠、适合工业化生产;直接获得高浓度纳米混悬液,可稀释或固体化;无有机溶剂(与溶剂挥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或溶剂一非溶剂沉淀法制备纳米混悬剂等技术比较);室温或低温加工,有利于药物稳定;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有利于改善药物吸收。目前,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基于纳米混悬剂口服制剂中,多数采用湿磨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99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