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比例法的差次移液校准移液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68225.4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3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鲲;陈建荣;黄思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比例 差次移液 校准 移液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适用于在没有标准移液器参照的情况下对移液器进行校准
背景技术:
移液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生化试验,制药、化工行业中的快速精确地移取少量药品的仪器,移液器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目前,国内外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方法为重量分析法。专业的校准单位则主要是用的是对比法根据待测移液器与标准移液器多次加液相互对照对所取样品的量做比较的方法进行移液器的校准。荧光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绿色无污染、易于制备,便于储存且荧光强度稳定等优点。本发明在二者的基础上公布了一种不需要使用标准量具对照,依靠移液器通过多次加液即可高精度的校准移液枪的方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安全可靠,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级别实验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性在于提出一种实验条件要求低,精确度高,操作简便的微量移液器校正方法,优点在于不需要使用标准移液器就可以对已知移液器进行校正且对溶液配置的精度要求较低。
本方法的实施的原理为同一移液器在同一示数下使用同一溶液进行两组梯度浓度稀释,利用对两组溶液稀释的过程中使用移液器的次数不同,对二者的稀释后浓度进行浓度通过化学仪器进行量化进行比较得到一个比值,这个比值与其理论浓度之间的比值即为误差。
由于两组平行稀释液的稀释过程不同,对移液器的使用次数存在差距,因而其测定示数与理论计算比例并不相等,这时候二者之差除以理论值之比即为相对误差值。
在校正之前,首先对试验中用到的所有的与实验相关器材进行足够的清洗,以减少由实验条件不洁净导致误差,同时必须注意所用的各种量器的精度,且实验环境温度差异±1摄氏度。
母液的配置,母液容易保存,在多浓度测定时可根据需要将母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供使用。
溶液线性的验证与理论零点的计算:待预热仪器后,待系统稳定后,经验证标准曲线的线性大于99.9%方可进入校准过程,并求出理论零点位置。
待测溶液的配置,将母液稀释到合适的浓度以供校准使用,应确保该溶液在经过两种不同梯度的稀释后浓度均满足仪器测定浓度范围。
仪器线性的验证:根据实验仪器操作规范进行仪器线性的验证,。
梯度浓度的滴定:将移液器示数调节至待测示数,对实验所需要的容量瓶进行标号,对待测溶液进行两组不同浓度梯度的稀释,且两组稀释溶液的最终计算浓度之比应该尽可能 的接近0.5≤n≤2,以增加实验精确度,由于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种类繁多,因此可用于各种不同量的溶液进行不同种类的梯度浓度稀释并使二者达到一个相近的浓度。
数据的测定,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及注意事项进行操作,测得两次浓度稀释最终的示数。
数据计算,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通过计算得出移液器在该示数下的误差。
计算公式ω=n(B-Z)*β1*β2/[(A-Z)*α1]-1
式中:ω:相对误差 Z:理论零点 A:进行一次稀释的溶液测定示数
B:进行两次稀释的溶液的测定示数n:两溶液理论浓度比c(A)/c(B)
下表为0-5ml中几个典型校准点所用的容量瓶大小及浓度校正系数
表1
附图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操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法:
在此以1ml单位容量使用NaCl溶液配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例对该量度下的移液器进行校准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当示数为1的时候,首先根据量度对移液用容量瓶及稀释用溶液进行选择因而我们可以选择两个10ml容量瓶和一个100ml容量瓶进行多次稀释对100ml容量瓶标记为A1,对两个10ml容量瓶分别标记为B1、B2。并对两个容量瓶使用重量法校正容量瓶的误差系数,A1为α1,B1校正系数为β1、β2,其中误差系数=理论容量/实际容量。
使用母液用配制校准微量移液器所需的NaCl原液,确保其稀释一百倍后浓度在ppb-ppb之间。
原子发射光谱仪线性的验证,使用梯度浓度的NaCl溶液对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线性进行验证,待仪器稳定后,线性达到99.9%及以上时开始进行实验,在验证线性的过程中,由同 一移液器使用同一计量配置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配置浓度差通过滴价次数的不同来确定,以减少误差。并计算出该线性范围的理论零点Z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82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流体通道旋转部与静止部的电机及其固液分离设备
- 下一篇:一种废旧玻璃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