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真空成型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64434.1 | 申请日: | 201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7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至程;苏文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12 | 分类号: | C08L25/12;C08L51/04;C08L51/06;C08L87/00;C08G8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雯雯;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真空成型 可塑性 树脂 组成 及其 形成 成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真空成型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所述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包含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以及分歧状共聚物,所述分歧状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万至700万,所述分歧状共聚物包含四硫醇化合物单元、苯乙烯系单体单元以及丙烯腈系单体单元。本发明提供的适合真空成型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可大幅改善真空成型性能并维持良好的押板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成物,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真空成型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背景技术
热可塑性苯乙烯系树脂,因其加工成型性、物理性及机械性方面皆有良好的评价,且所制得的成型品的良好外观及光泽性更是一大特色,除了被广泛使用在电子、电器用品及汽车零件上之外,尤其适用于冰箱板材的加工成型。
一般而言,热可塑性苯乙烯系树脂可经由射出成型、押出成型或吹延成型等成型方法来加工。而于特定加工成型时,例如热成型或真空成型等,则需先将热可塑性苯乙烯系树脂先押成板状(sheet)后再制成所需要的成型品;为了能以上述成型方法对热可塑性苯乙烯系树脂进行加工,须赋予热可塑性苯乙烯系树脂良好的剪切黏度(shear viscosity)与优异的延伸黏度(elongational viscosity),方可于热成型或真空成型时,保有良好押板性与真空成型性。虽然有相关研究提出使用线性共聚物作为加工助剂来达到此目的,还是无法在提高热可塑性苯乙烯系树脂的延伸黏度的同时降低其剪切黏度,使得其在加工成型时的限制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真空成型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大幅改善真空成型性能并维持良好的押板特性。
本发明的一种适合真空成型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包含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以及分歧状共聚物,所述分歧状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万至700万,所述分歧状共聚物包含四硫醇化合物单元、苯乙烯系单体单元以及丙烯腈系单体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分歧状共聚物的平均回转半径为75纳米至110纳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分歧状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200万至500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为100重量份,所述分歧状共聚物的含量为1重量份至10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为100重量份,所述分歧状共聚物的含量为1重量份至8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为100重量份,所述分歧状共聚物的含量为1.5重量份至6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为100重量份,所述分歧状共聚物的含量为2重量份至4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四硫醇化合物单元由四硫醇化合物所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四硫醇化合物是选自由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pentaerythritol tetrakis(3-mercapto propionate)]、四(2-巯基乙酸)季戊四醇[pentaerythritol tetrakis(2-mercapto ethanate)]、四(4-巯基丁酸)季戊四醇[pentaerythritol tetrakis(4-mercapto butanate)]、四(5-巯基戊酸)异戊四醇[pentaerythritol tetrakis(5-mercapto pentanate)]以及四(6-巯基己酸)异戊四醇[pentaerythritol tetrakis(6-mercapto hexanate)]所组成的族群中至少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44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