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桩旋转鼓风增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62215.X | 申请日: | 2016-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8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鄢碧鹏;周悦;扬迪;叶飞;孙海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桩 旋转 鼓风 增氧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绕桩旋转鼓风增氧机,空气由通气管进入,由安装在船式浮箱中的小型高压风机产生高压气流,一部分经曝气电磁调节阀进入曝气管后通过微孔曝气头在水中向上曝气,起增氧和搅拌水体作用,一部分经推进气量电磁调节阀进入尾部微孔推动平板,在曝气的同时产生水平推力,使船式浮箱绕中心桩旋转,船式浮箱和穿线连杆刚性连接,通过旋转铁环套在中心桩上,旋转铁环一端连接平衡浮球,使连杆水平,中心桩水面以上安装防水导电滑环,同时安装挡雨罩,进线电缆通过空心的中心桩固定在防水导电滑环的内环,出线电缆由防水导电滑环的外环引出,固定在连杆上进入船式浮箱。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移动曝气中遇到的供电、固定难题,增加了服务水体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曝气增氧机械,具体涉及一种绕桩旋转鼓风增氧机,适用于景观水体、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向水中增氧的装置从原理上可以分为机械曝气、鼓风曝气和射流曝气。现有技术中,机械曝气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和污水处理,它是利用叶轮或叶片在水体表面的旋转产生剪切作用向水中充氧,效率较低,能源浪费较多;鼓风曝气是利用鼓风机产生高压气流,然后通过专门输送管道及曝气装置向水中充氧,其充氧效率高,但设备多,投资大,而且需要较大的场地安置鼓风机房等设施;射流曝气是根据水射器的原理,利用高速水流产生负压吸入空气后与水混合成气水混合物,再射入水中,从而起到向水中充氧的目的,其吸入的空气量较少,因此曝气效果不是很理想,实际工程应用较少。
衡量增氧机性能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增氧能力,二是动力效率,其中增氧能力:
Q=0.55×V×Klas,(kgO2/h),V为水体体积,Klas为氧转移系数,动力效率E=Q/N(kgO2/KW·h)。可见提高曝气性能关键在于增大服务水体体积,提高氧转移系数。服务水体体积与潜水深度以及服务面积有关,氧转移系数与曝气方式和气泡直径大小有关。对于同一台鼓风曝气机来说,在某个潜水深度,其服务有效面积能力的是一定的,因此,现有曝气方式无法有效增加服务水体体积。
对于水产养殖或景观水体水质改善而言,向固定的区域曝气会使水中溶解氧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持续开机曝气会造成能源浪费。增加服务水体体积,让增氧机移动增氧是最好的选择,但受供电方式和移动行走装置的限制,目前移动式增氧机多为直线行走式,曝气机需拖着电缆在水体中运动,且需要钢缆固定和起导向作用,施工复杂,服务面积小。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提出的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结构形式,由太阳能板供电,增氧机沿着一条固定的钢缆行走,来回增氧,部分解决了供电方式和水中固定的问题,但由于每平方米太阳能板供电功率在120W左右,因此功率小,且部分电量需供给行走装置,能源利用率低,控制设备复杂,造价高,服务面积小,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绕桩旋转鼓风增氧机,实现增氧机在增氧的同时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桩旋转,解决了增氧机在水体中移动和固定的难题,大幅增加了服务水体面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绕桩旋转鼓风增氧机,其特征是,包括曝气管、电缆、船式浮箱、中心桩、尾部微孔推动平板;
所述船式浮箱采用干室潜水鼓风增氧机结构,上部设有通气管,船式浮箱内安装有风机,风机的进气口与通气管分列在浮箱的两侧,以利于浮箱内部空气流通,风机的进气口连接进气管,风机的出口经输气管分别与曝气管、尾部微孔推动平板连接,风机的出口与曝气管之间的输气管上设有曝气电磁调节阀,风机的出口与尾部微孔推动平板之间的输气管上设有推进气量电磁调节阀;所述曝气管上设有若干微孔曝气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22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