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程杯式防混水除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60083.7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1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建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程 杯式防混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程杯式防混水除油器。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餐饮废水。餐饮废水为一种含油废水,主要由废水和浮在废水表面的餐废油组成;其中餐废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具有污染和回收利用双重性,因此在全球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应该对该油加以分离和合理回收利用,使其变废为宝。目前,餐废油的特许回收企业通常利用撇油器将餐饮废水进行油水分离。目前常用的撇油器包括用阀门控制的水平排油管、链条式水平刮油板、链条式掏油装置、浮子式撇油器及堰式撇油器等。上述各种撇油装置虽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用阀门控制的水平排油管主要问题在于当餐废油排出后,管道内容易进水而造成管内积水,因此要求油层厚度较大,并且排油标高不可调。另外,排油口偏一侧,因此排油不均匀。
链条式水平刮油板及链条式掏油装置的主要缺点为设备复杂,投资大,易出现故障。传动部分的链条、齿轮经常出现变形、拉断甚至电机烧毁等问题。另外,要求液位不能有明显变化,因此不适合瞬时流量变化大的场所。
浮子式撇油器虽然可以随液位变化而改变其高低位置,但当油层的厚度发生变化时,比如油层接近排光或已排光时,废水就有可能随废油一同溢入撇油器。
堰式撇油器只适用于流量稳定的场所,当流量变化大、瞬时流量大时,液位瞬时会升高过大,结果造成水位高于堰上边缘而使得废水与废油一同排出。
另外,像餐饮废水或与之状况相类似的含油废水,具有每天间断且瞬时流量变化很大的排水特点,其中含油量大小也变化很大,这就造成了用于盛放这些废水的箱体内的液位变化较大,并且油层厚度变化也较大。而上述这些撇油装置均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程杯式防混水除油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行程杯式防混水除油器包括行程溢油杯、两根行程杆、两根行程杆套管、输油软管、控制柄、两根弹簧、排油口;其中两根行程杆沿垂直方向平行设置,中部贯穿内部盛放有餐饮废水的箱体顶面;控制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行程杆的上端;行程溢油杯设置在箱体内,下部浸没在餐饮废水中,上端口位于最高油位或最高水位以上,外侧面两侧部位分别与两根行程杆的下端相连接,并且底部形成有一个出口;排油口贯穿设置在箱体下部侧面上;输油软管的两端分别与行程溢油杯的出口和排油口相连接;每根行程杆套管套在一根行程杆上位于箱体内部的上部外侧,上端固定在箱体顶面内侧面上;每根行程杆套管内部的行程杆外套有一根弹簧,并且弹簧的上端固定在行程杆上。
所述的行程杯式防混水除油器还包括一个两侧与两根行程杆套管相连接的套管连接件。
本发明提供的行程杯式防混水除油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能够保证排油全过程中不会有水混入,且既不需要链条、齿轮、齿轮轴等易出故障的传动部分,又可根据油层厚度实现间断或连续排油,可人工控制,也可自动控制。当人工控制时,不需要设置机电设备,减少了故障,从而大大节省了投资。
2、由于可避免排油时混入废水,从而可减少废油的清理次数和搬运次数,减少运输工作量,便于废油回收和再生利用。
3、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制作控制容易,不易出故障、造价低廉,并且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非排油时本发明提供的行程杯式防混水除油器纵向结构剖视图。
图2为排油时本发明提供的行程杯式防混水除油器纵向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行程杯式防混水除油器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行程杯式防混水除油器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建大学,未经天津城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0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