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昆虫性信息素微胶囊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3705.3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5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艺欣;魏辉;田厚军;林硕;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25/28 | 分类号: | A01N25/28;A01N37/02;A01P19/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3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壁碳 纳米 昆虫 信息 微胶囊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昆虫性信息素微胶囊,该微胶囊由囊壁和芯材组成;所述囊壁为多壁碳纳米管,所述芯材中含有昆虫性信息素(Z,E)‑9,11‑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或(Z,E)‑9,12‑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多壁碳纳米管具有独特无缝中空的纳米级同轴圆柱体结构,使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及更高的装载量,本发明用其作为囊壁,不仅可以使昆虫性信息素的负载量更大,还可实现微胶囊中昆虫性信息素的缓慢释放,达到持久、高效、稳定诱杀害虫的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储存稳定性;同时,该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中有机溶剂用量少,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是高效环境友好型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昆虫性信息素微胶囊。
背景技术
目前对农业害虫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但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农业害虫普遍产生了抗药性。如何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同时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及对天敌昆虫危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其原理是在田间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诱杀异性成虫,从而降低或杀灭害虫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目的。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成本低廉、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替代传统化学杀虫剂治理的报道,如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虫口密度监测、大量诱捕和迷向等。
(Z,E)-9,11-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Z,E)-9,11-Tetradecadienyl acetate,Z9E11-14:Ac]和(Z,E)-9,12-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Z,E)-9,11-Tetradecadienylacetate,Z9E12-14:Ac]是许多昆虫的性信息素或其组分之一。Z9E11-14:Ac是鳞翅目昆虫中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之一,鳞翅目8个科中17种昆虫成虫的信息素中含有该组分。Z9E12-14:Ac是鳞翅目和膜翅目昆虫中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之一,膜翅目6个科中6种昆虫的信息素中含有该组分,鳞翅目4个科中41种昆虫的信息素中含有该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37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