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磁涡流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3668.6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2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欣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磁 涡流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加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电磁涡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人们对物体的加热,一是燃烧加热,如煤、油、气等能源的燃烧产生热量;二是利用在电阻上产生焦耳热的原理,利用电阻丝将电能转换成热量。这些热量只有通过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才能传递到需要加热的物体上,也才能达到加热物体的目的。如对液体加热,被加热的液体是通过被加热的物体如钢材吸收外部热量再传递到液体中实现升温的。因此,它们都属于间接加热方式。而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对金属物体加热和非金属物体加热方式,就是属于直接加热方式。
对于非金属物体,采用工作频率约240MHZ及以上,能使其内部分子、原子每秒振动、磨擦上亿次使得物体自身产生热量,如微波加热。
对于金属物体,则可采用工作频率在几千赫兹(KHZ)至几百千赫兹以上的中频、高频感应加热。也可以采用低频感应加热,如工频50HZ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电感线圈上通上交流电,会产生一个相同频率的交变磁场,在磁场中放入金属体,金属体表面会产生涡流。利用涡流效应,通过金属物体内的电阻,将其转换成热能。在涡流的同时,加上磁滞效应、趋肤效应、边缘效应等少量热量,它们共同使金属物体的温度急速升高,实现快速加热的目的。
然而,目前使用电磁涡流液体加热器,大多是利用能产生电磁涡流的铁质容器装载液体如水、油等,然后在铁质容器外面绕上电磁加热线圈作为电磁涡流液体加热器,通过电磁感应在容器体产生电磁热能,电磁热能传导给液体,实现对液体的加热。
现有的加热器存在以下不足:
1、在加热水时,如果采用非不锈材料,水会带来锈蚀问题;如果采用不锈材料,电磁感应效率又比较低;
2、同等质量液体在单容体加热器中对液体的换热面积较小不如多容体(多管式)换热面积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电磁涡流加热装置,克服在加热液体时电磁线圈的利用率低,及复合管、复合筒体易腐蚀或电磁感应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电磁涡流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复合筒体加热层、至少一个复合管加热层和至少一个电磁线圈层,所述的电磁线圈层设置在相邻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与复合管加热层之间、相邻的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之间和/或相邻的两个复合管加热层之间。
所述复合筒体加热层的侧壁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防锈内层和第一电磁涡流热产生层,所述第一防锈内层的外壁与第一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的内壁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锈内层的内壁还形成用于装载被加热液体的腔体。
所述复合管加热层由内至外也依次包括第二防锈内层和第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所述第二防锈内层的外壁与第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的内壁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锈内层的内壁还形成该复合管加热层的载流管道。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线圈层与复合管加热层之间,以及所述电磁线圈层与复合筒体加热层之间,均设有隔热层。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锈内层和第二防锈内层至少包括不锈钢防锈内层和铜材料防锈内层中的一种。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涡流热产生层和第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至少包括碳钢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硅钢电磁涡流热产生层和石墨电磁涡流热产生层中的一种。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锈内层和第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均为薄壁管。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管加热层中的复合管通过盘绕形成加热体,该加热体中相邻两圈复合管的外表面相互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复合管与复合筒体均由无缝紧密连接的防锈内层和电磁涡流热产生层组成,在克服加热器在对液体加热时的锈蚀问题、保障被加热液体的质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电磁感应效率。
(2)本发明中电磁线圈层或设置在相邻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与复合管加热层之间,或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复合筒体加热层之间,或相邻的两个复合管加热层之间,使得电磁线圈层两侧的电磁场均被复合筒体加热层或复合管加热层利用,同时加热两个加热层,有效提高了电磁线圈层的电磁感应效率,降低其电磁感应泄露量,在同功率下,产生的热量比非夹层式结构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磁涡流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复合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36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微波炉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矿山井下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