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CR脱硝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3664.8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3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兵;王文洲;张友尧;罗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强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42109 | 代理人: | 吴运林 |
地址: | 435100 湖北省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cr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SCR脱硝反应器。
背景技术
SCR烟气脱硝系统是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对烟气进行脱硝的系统,SCR烟气脱硝技术是指在催化剂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在低温的范围内( 通常为310-420℃内),还原剂( 一般使用氨) 有选择地对烟气中的NOx 还原,生成N2 和水来减少NOx 排放的技术。
在该系统中的SCR脱硝反应器则是非常关键的设备。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现有的SCR脱硝反应器的进气口端的烟气导流装置结构复杂,并且设计不合理,导致从进气烟道输送过来的烟气(包含氨气、氧气及NOx)不能均匀地分布在脱硝催化剂上进行催化反应,烟气与脱硝催化剂的接触面积小,接触时间短,进而导致SCR脱硝反应器的反应效率大大降低,SCR脱硝反应器的出风口氮氧化合物(NOx)与氨气逃逸过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SCR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导流装置结构复杂、设计不合理,导致SCR脱硝反应器的反应效率大大降低,并且SCR脱硝反应器出风口的氮氧化合物(NOx)与氨气逃逸过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问题,为此提供一种高效的SCR脱硝反应器。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SCR脱硝反应器,具有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具有上侧进气口和下侧出风口,反应器本体内设有多层脱硝催化剂,并在进气口端通过弯角烟道连接进气烟道;其特征是:所述弯角烟道中设有一组烟气导流装置,烟气导流装置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导流片,导流片由两块平板构成对折结构,对折角α的范围为130~160度,各个导流片的对折点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导流片上,朝进气烟道一侧布置的平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β的范围为45~50度,在朝反应器本体的进气口端布置的平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本发明中所述导流片设有四个。
本发明中在反应器本体的进气口处设有均风板,均风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正方形格子或圆孔。
本发明中所述脱硝催化剂设有三层,每层脱硝催化剂分别为蜂窝式催化剂或波纹板式催化剂。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合理地设置导流片的结构和排布方式,使得输入SCR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包含氨气、氧气及NOx)能够均匀地分布在脱硝催化剂上,从而大大增大了催化反应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地提高了SCR脱硝反应器的反应效率,降低了氮氧化合物(NOx)与氨气逃逸量,节省了反应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烟气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器本体,2—进气口,3—出风口,4—脱硝催化剂,5—弯角烟道,6—进气烟道,7—烟气导流装置,8—导流片,9—透气孔,10—均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一种SCR脱硝反应器,具有反应器本体1,反应器本体1具有上侧进气口2和下侧出风口3,反应器本体1内设有多层脱硝催化剂4,并在反应器本体1的进气口端通过弯角烟道5连接进气烟道6;所述弯角烟道5中设有一组烟气导流装置7,烟气导流装置7包括四个并排布置的导流片8,导流片8由两块平板构成对折结构,对折角α的范围为130~160度,各个导流片的对折点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该直线在图1中用K表示;在导流片8上,朝进气烟道6一侧布置的平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β的范围为45~50度,在朝反应器本体1的进气口端布置的平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9,用于进一步对输送过来的烟气进行发散处理。
本实施例中在反应器本体1的进气口2设有均风板10,均风板10上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正方形格子或圆孔,均风板10用于对输入至反应器本体1内的烟气沿竖直方向进行均匀分流处理,从而使得烟气均匀分布在脱硝催化剂上进行催化反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脱硝催化剂4设有三层,每层脱硝催化剂分别为蜂窝式催化剂或波纹板式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强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强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3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