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进水磨豆咖啡机的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2984.1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5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林斌 |
主分类号: | A47J31/42 | 分类号: | A47J3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进水 咖啡机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咖啡机,特别涉及全自动进水磨豆咖啡机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3828724U于2014年9月17日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液体通路转换装置,具体公开了:包括有:至少两个以上的液体通路、转换轴,用以切换上述通路的导通或关闭;电机,用以驱动该转换轴,液体通路转换信号电路,与该转换轴连接,用以产生该转换轴位置的电性信号;控制器,用以接收该电路发送的电性信号,并指令该电机选择性地转动或停止转动,以实现上述通路的导通或关闭;液体通路转换信号电路包括旋转板,该旋转板以能够随该转换轴转动的方式与该转换轴连接,且该旋转板上设置有电导体片。该结构采用电子元件进行液体通道的转换,其容易发生故障或需要程序控制,导致性能不可靠,使用寿命短,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普通的磨豆咖啡壶使用时必须用一次清洗一次,每次加水,每次加豆,频率高操作繁琐,不能实现一次加水或一次加豆多次使用,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经久耐用、自动清洗、性能可靠的全自动进水磨豆咖啡机,本咖啡机能够实现自动磨豆-冲泡-清洗,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全自动进水磨豆咖啡机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开通电源后旋转件(3)通过驱动电机(8)的传动部(3.5)驱动旋转件(3)转动,旋转件(3)上的冲泡腔(3.1)的开口以圆环形或扇形的轨迹转动与出料口(4.1)对接贯通后停机;研磨室通过研磨电机(15)、研磨刀具(16)和豆腔(17),研磨电机(15)轴性连接研磨刀具(16)将咖啡豆粉碎,粉碎后的咖啡粉通过出料口(4.1)进入到冲泡腔(3.1)内填充;
2)下一步冲泡腔(3.1)内填充好后,驱动电机(8)的传动部(3.5)驱动旋转件(3)转动,旋转件(3)上的冲泡腔(3.1)的开口以圆环形或扇形的轨迹转动,通过旋转件(3)上侧面的边缘轴向延伸有环形的凸边(3.3),将冲泡头(5)与冲泡腔(3.1)相对运动对接密封贯通后停机;
3)下一步冲泡头(5)上装配的进水件(6)通过供水泵(13)进水到加热器(18)加热后通过冲泡头进入到冲泡腔(3.1)内冲泡咖啡粉,溶解后的液体通过过滤网流出到主体外;
4)下一步液体流完后,驱动电机(8)的传动部(3.5)驱动旋转件(3)转动,旋转件(3)上的冲泡腔(3.1)的开口以圆环形或扇形的轨迹转动排料口(4.3)位置连通接渣盆(14)后停机后,通过将旋转件(3)从主体上拿出将咖啡渣倒出清洗旋转件(3);
或者,液体流完后,驱动电机(8)的传动部(3.5)驱动旋转件(3)转动,旋转件(3)上的冲泡腔(3.1)的开口以圆环形或扇形的轨迹转动排料口(4.3)位置连通接渣盆(14)后停机后,喷淋清洗件(11)通过清洗水泵(12)连通水箱(2),向冲泡腔(3.1)内喷淋清水清洗;清洗后的水和渣一起流入渣盆(14)。
经本发明使用全自动进水磨豆咖啡机,包括水箱、机身、供水组件、研磨组件和冲泡组件;所述机身内至少设有冲泡室和研磨室,冲泡组件和研磨组件分别对应置于冲泡室和研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泡组件包括转动设置的旋转件,旋转件内至少设置一个冲泡腔,冲泡腔的开口以圆环形或扇形的轨迹转动;所述冲泡组件至少设置有冲泡头开口和出料口,供水组件的出水口和研磨组件的出粉口分别通过冲泡头开口和出料口连通冲泡腔的开口;所述冲泡腔的开口随旋转件转动,使其循环的依次与出料口和冲泡头开口连通;所述冲泡腔内远离开口处设置排液孔,排液孔连通咖啡出口;所述冲泡腔的开口与排液孔之间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说:所述旋转件水平或倾斜或横向转动,冲泡腔的开口与轴线夹角或平行设置;所述冲泡腔的开口向上或侧向设置;所述冲泡腔的开口以轴线为轴心弧形转动,冲泡腔的开口先与研磨组件的出粉口连通进粉,完成进粉程序后继续转动,与出粉口分离,随后与供水组件的出水口密封连通,进行加热水冲泡。
所述排液孔位于冲泡腔的底部或下部侧壁或轴线上。轴线设置在冲泡腔的开口一侧或冲泡腔底部,轴线与冲泡腔开口到底部的贯通方向一致;或者,冲泡腔垂直或倾斜设置,轴线位于冲泡腔开口的下部;或者,冲泡腔下部横向设置,与冲泡腔开口到底部的贯通方向有夹角。
所述冲泡腔的开口转动变换至少两个不同方角度的方位,即:向上和侧向、向上和向下、侧向和向下、左侧向和右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林斌,未经周林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2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