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溜槽内流动高温铜液保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8244.0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5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波;肖小军;洪育民;蒋满云;赵大华;文仁;官样昌;刘飞;马杨军;蒋昌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00 | 分类号: | B22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喻莎 |
地址: | 3354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溜槽 流动 高温 保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溜槽内流动高温铜液保温的方法,属于铜冶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圆盘浇铸机进行阳极板定量浇铸的生产过程中,其浇铸包内缓存的铜液必须维持较高的温度,才能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从而确保产出的阳极板物理规格达标。由于高温的液态阳极铜从阳极炉出铜口流出经溜槽引流至圆盘浇铸机浇铸包的过程中热量不断散失,铜液温度逐渐下降。国内各冶炼厂根据工艺状况均设置了较高的浇铸期目标铜温,通过在浇铸期维持阳极炉内较高的铜温,以确保铜液经过溜槽导流、降温后达到圆盘浇铸机浇铸包时温度满足浇铸要求。但浇铸期的目标铜温过高,不可避免的需要增加燃料消耗、延长升温时间、加剧炉衬耐火材料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阳极铜圆盘浇铸时高温熔体在输送过程中热量损失大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等优点的一种为溜槽内流动的高温铜液保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溜槽内流动高温铜液保温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溜槽内流动的高温铜液上直接覆盖一层轻质隔热材料漂浮在液面上。
进一步改进,在溜槽出口合适高度处放置粘土砖作为挡板,挡板挡住轻质隔热材料,挡板挡住轻质隔热材料但不影响铜液流出。
更特别的是,采用碳化稻壳这种非常廉价的材料作为一次性的轻质隔热材料,使用成本低。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保温效果好的特点。用轻质隔热材料漂浮在液面上,以实现流动的高温铜液与空气相隔离,从而减少其热量损失,溜槽内流动的高温铜液在溜槽出口与溜槽入口温差大幅缩小。高温铜液在输送过程中温度降幅缩小,则可相应降低阳极炉内浇铸期的目标铜温,从而减少阳极炉升温所需的燃料消耗以及炉衬耐材的损耗。该技术方案操作方便,不需要添置任何设施、设备,除消耗数袋碳化稻壳外,不需再增加其它消耗,而且所需材料价格便宜,消耗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更具体的阐明。
一种溜槽内流动高温铜液保温的方法,在溜槽内流动的高温铜液上直接覆盖一层轻质隔热材料漂浮在液面上,轻质隔热材料使实现流动的高温铜液与空气相隔离,从而减少其热量损失。这样高温铜液保温效果好,浇铸期目标铜温就不必要设置太高。
为了防止覆盖在高温铜液表面的轻质隔热材料随着铜液的流动而漂走,必须在在溜槽出口合适高度处放置粘土砖作为挡板。
实施例1
在每炉次阳极铜开始浇铸前将数袋包装好的碳化稻壳摆放溜槽内,并分别在两级溜槽的出口处的合适高度放置好粘土砖作为挡板。开始浇铸时高温铜液从阳极炉出铜口流出后落入溜槽,瞬间将包装袋烧掉,碳化稻壳自动散开漂浮在整个溜槽内铜液的表面。而在溜槽出口处放置的粘土砖,可确保在铜液顺利的从其下方流过,并将漂浮的碳化稻壳被挡在上方,防止流失。
贵溪冶炼厂熔炼车间阳极炉运用该技术方案后,高温铜液在溜槽出口与溜槽入口温差缩小25℃以上,相应的将浇铸期目标铜温范围由1190~1220℃降低至1170~1190℃,实现了降低燃料消耗和延长炉寿命的目标。
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保温效果好的特点。溜槽内流动的高温铜液在溜槽出口与溜槽入口温差大幅缩小。高温铜液在输送过程中温度降幅缩小,则可相应降低阳极炉内浇铸期的目标铜温,从而减少阳极炉升温所需的燃料消耗以及炉衬耐材的损耗。该技术方案操作方便,不需要添置任何设施、设备,除消耗数袋碳化稻壳外,不需再增加其它消耗,而且所需材料价格便宜,消耗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8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复合管坯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简单铸件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