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全息光镊的超材料光固化3D打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4276.3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8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贾坤;王勉;王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65 | 分类号: | B29C64/165;B33Y10/00;B33Y5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全息 材料 光固化 打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全息光镊的超材料光固化3D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超材料作为一类拥有天然材料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其通过在亚波长的材料特征尺度上设计有序结构,可以获得超出自然界固有材料表观自然规律限制的特殊功能,极大拓展了电磁学、光学、声学等学科的研究范畴,在航天、航空、电子、通信、物联网、生物医疗器械、军事等领域里展现了巨大的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超材料被赋予的功能来自于其内部的人工结构而非构成它们的材料,一般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基板和附着在基板表面上或嵌入在基板内部的多个人造微结构构成,由人造微结构形成的每个超材料单元具有不同于基板本身的电、磁、力学特性,因此所有的超材料单元构成的超材料对电场、磁场及声场呈现出特殊的响应特性,进而通过对人造微结构构型的设计,可以改变整个超材料的响应特性。设计加工成千上万个人造复杂微结构并按照一定有序结构排布是制备超材料的关键所在。另外,超材料的特殊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关键物理尺度,通常人造结构的尺寸为所需响应波长的十分之一,否则这些人造结构所组成的排列在空间中不能被视为连续,因此为应对高频电磁波,超材料的微结构和排序需向数十纳米级别的特征尺度发展。
现有超材料的加工方法仅能制备二维平板型超材料,通过在刚性PCB板或PS板上制作金属微结构完成,受加工工艺的制约,无法完成三维复杂构型超材料的开发,而且基板材料的可选择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例如FR‐4、F4b等材料。近年来,以材料累积成型为3D打印技术为超材料提供了全新的实现手段,其以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分层叠加的方式构造三维实体,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在产品外形和制造上的限制,可以解决复杂形状制品的成型问题。该方法可方便地结合超材料结构的有限元设计与分析,有利于发展出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的创新设计方法。
根据具体打印方式不同,3D打印技术可分为三维粉末粘结成型(3DP)、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熔融沉积成型(FDM)、立体光固化成型(SLA)等。目前,基于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技术由于其所使用的热塑性材料的常温下固体属性,可以通过多个喷嘴和料盒方便地实现用不同材料的制备单个结构,然而其只能使用同一类型原材料,基底与微结构的性能对比不十分突出,而且打印精度往往也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基于立体光固化成型的3D打印方法由于其需要在液体环境中工作,现有方法无法实现超材料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超材料制造技术的不足以及现有3D打印技术的各种局限,提供一种基于全息光镊的超材料光固化3D打印方法,通过全息光镊实现光敏液体制造环境中微结构的可控排列,从而形成既定拓扑结构,解决基于立体光固化成型的3D打印技术无法实现使用两种不同材质制备同一结构的问题。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适应性强、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根据计算机仿真数据得到的目标超材料的几何构型和拓扑结构可直接生成打印文件和全息图像文件,指导3D打印机和全息光镊工作,整个制造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全息光镊为液体环境中微结构任意形式分布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全息光镊的超材料光固化3D打印方法,目标超材料实体同时使用液态光敏树脂和固体微粒作为打印原料进行3D打印,其中液态光敏树脂作为超材料基材的原材料,固体微粒作为人造微结构,最终形成固态光敏树脂为基材并包裹有序排列的人造微结构的三维复杂曲面超材料;具体打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液态光敏树脂容置于具有透明槽底的储液槽中;
(2)将所述作为人造微结构的固体微粒分散于少量液态光敏树脂中形成的混合物并装入移液管备用;固体微粒分散于光敏树脂前进行表面活性处理,使其易于在液态光敏树脂中分散;
(3)计算机辅助设计超材料的三维模型
使用计算机的有限元程序数值计算电磁波、声波在超材料中传播的过程,从而得到满足既定功能超材料的的几何构型和拓扑结构,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所需制造超材料的三维模型;
(4)生成打印文件和全息图像文件
将三维模型进行前处理和分层处理后导入立体光固化成型的3D打印设备,设置支撑及工艺参数,最终生成打印文件;同时将三维模型分层处理后输出生成包含人造微结构空间排序信息的全息图像文件,导入全息光镊;
(5)全息光镊在储液槽中生成光势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4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流双循环3D打印机
- 下一篇:一种生产环保3D打印耗材原料的智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