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绝缘子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3208.5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8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虹;刘瑞叶;李忠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虹 |
主分类号: | H01B17/14 | 分类号: | H01B17/14;H01B17/1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世静 |
地址: | 277500 山东省枣庄市滕***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绝缘 导线 雷击 断线 绝缘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子,尤其涉及一种防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绝缘子。
背景技术
架空绝缘导线是近几年来在10kV配电网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线材,与普通的架空裸导线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可解决普通架空裸导线在运行中遇到的难题,且价格远低于电力电缆,因此,在10kV配电网建设中逐步为人们所选用。
架空绝缘导线线路遭受雷击后,直击雷或感应雷过电压作用于导线,造成绝缘导线断线的位置大多集中在直线杆上距支柱绝缘子固定点200mm左右的负荷侧;
直线杆支撑架空绝缘导线的支柱绝缘子,固定导线的方式分为绑扎式和螺栓压接式;由于绑扎式或螺栓压接式固定绝缘导线,绑扎线或压接螺栓构成一个环导线的具有悬浮电位环形闭合导体与导线绝缘,当雷电击中绝缘导线,绝缘导线过电压,导线在穿过环形闭合导体处电场发生变化,造成导线在距绝缘子固定点200mm左右的负荷侧熔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绝缘子,包括支柱绝缘子,其特征是:所述支柱绝缘子上端设计有线夹,线夹包括线夹座,线夹座向上开口,线夹座内设计有锥度槽,线夹座内侧镶嵌有尼龙复合条和尼龙复合楔块,尼龙复合楔块与所述锥度槽相对应,线夹座下部设计有螺孔,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端部带有垫片,垫片与所述尼龙复合楔块的大端相对应。
此结构中,所述线夹座为C形线夹座。
此结构中,所述线夹座的开口处两侧分别设计有长挡板和短挡板,所述长挡板与所述尼龙复合楔块相对应,所述短挡板与所述尼龙复合条相对应。
此结构中,所述尼龙复合条的内侧设计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尼龙复合楔块的内侧设计有第二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相对应。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在于:由于本发明的这种结构,所以使用本实用时能避免形成闭合的导电回路,避免在遭受雷击时,绝缘子顶端不会出现因雷电流和电压而出现的感应过电压、电流,并且紧固一个螺栓即可将导线压接在绝缘子的顶端,安装方便,导线压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线夹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线夹的俯视图。
附图中:1、线夹;2、支柱绝缘子;3、尼龙复合条;4、线夹座;5、锥度槽;6、螺栓;7、垫片;8、尼龙复合楔块;9、弧形凹槽;10、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如图1、2、3所示,一种防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绝缘子,包括支柱绝缘子2,其特征是:所述支柱绝缘子2上端设计有线夹1,线夹1包括线夹座4,线夹座4向上开口,线夹座4内设计有锥度槽5,线夹座4内侧镶嵌有尼龙复合条3和尼龙复合楔块8,尼龙复合楔块8与所述锥度槽5相对应,线夹座4下部设计有螺孔10,螺孔10内螺纹连接有螺栓6,螺栓6的端部带有垫片7,垫片7与所述尼龙复合楔块8的大端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夹座4为C形线夹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夹座4的开口处两侧分别设计有长挡板和短挡板,所述长挡板与所述尼龙复合楔块8相对应,所述短挡板与所述尼龙复合条3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尼龙复合条3的内侧设计有第一弧形凹槽9,所述尼龙复合楔块8的内侧设计有第二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9和第二弧形凹槽相对应。第一弧形凹槽9和第二弧形凹槽相对应形成O形槽。
使用本发明时,将支柱绝缘子顶端的线夹座与导线方向一致固定在横担上,松开螺栓,取下尼龙复合楔块,把导线放入C形线夹座内,然后将尼龙复合楔块8顺着锥形槽槽口放入锥形槽内,旋转螺栓,将尼龙复合楔块8向锥形槽内滑动,并挤压导线,把导线挤压在尼龙复合楔块8和尼龙复合条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虹,未经李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3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具式防鸟伞罩
- 下一篇: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