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户内反相电磁锁的开合定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1514.5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华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B9/02;E05B4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2126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锁 开关手柄 壳盖 定位机构 定位块 限位槽 反相 户内 开合 旋转开关手柄 安全隐患 电磁锁体 二次开关 使用寿命 锁定位置 锁栓挡块 转动连接 闭合 动铁芯 开位置 内表面 限位台 按下 位槽 压杆 安全 脱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内反相电磁锁的开合定位机构,包括壳盖和开关手柄,所述开关手柄转动连接在壳盖上,所述壳盖的内表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台和定位块。本发明定位机构安装于电磁锁上,在电磁锁中的电磁锁体的动铁芯脱离锁栓挡块后,若要打开电磁锁,需先按下开关手柄上的压杆然后旋转开关手柄才能打开电磁锁,采用二次开关结构,有效的降低了由于使用人员的疏忽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使用更加的安全。且电磁锁打开或闭合后,在壳盖上的限位槽、限位台以及定位块的作用下,开关手柄保持在锁开位置或锁定位置,从而使得电磁锁的使用更加安全,且可提高电磁锁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户内反相电磁锁的开合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户内反相电磁锁包括壳体1和壳盖,壳盖盖合在壳体1上,壳体1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磁锁体12、锁栓挡块13、锁栓14、弹簧15以及与电磁锁体12相连并控制电磁锁体通断电的开关16。在壳盖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扳手,该旋转扳手的一端插接在壳体1内的锁栓挡块13上,在电磁锁体12通电时,电磁锁体12上的线圈受电作用,使得电磁锁体12的动铁芯11卡接于锁栓挡块13上,继而使得该电磁锁锁死。在打开该电磁锁时,按下开关16,电磁锁体12断电,电磁锁体12的动铁芯11脱离锁栓挡块13,拨动壳盖上的旋转扳手,使得锁栓14在壳体1上左右移动,从而实现电磁锁的开合。
现有的电磁锁在电磁锁体上的动铁芯脱离锁栓挡块后,电磁锁上的锁栓是可活动的,没有对电磁锁中的锁栓进行限位,在误操作而关闭柜门时,柜门门框会撞击锁栓而损坏锁栓,且电磁锁体上的动铁芯脱离锁栓挡块后,电磁锁的开合动作变得简单易操作,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户内反相电磁锁的开合定位机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户内反相电磁锁的开合定位机构,包括壳盖和开关手柄,所述开关手柄转动连接在壳盖上,所述壳盖的内表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台和定位块;
所述开关手柄包括压杆、回位弹簧、转动体、限位螺钉、连接片、挡圈以及拨杆,所述转动体转动连接在壳盖上,且一端穿过壳盖并与连接片相连,挡圈套设于转动体上,并使连接片在转动体上轴向定位,拨杆固定连接在连接片上,回位弹簧套设于压杆上,压杆穿设于转动体上,且压杆一端伸于转动体外并与限位螺钉螺纹连接,限位螺钉抵靠于限位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上设有腰形通孔,在转动体上设有与所述腰形通孔相贯通的销轴安装孔,所述销轴安装孔内穿接有销钉,压杆通过该销钉支承于转动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上设有连接孔,连接片通过该连接孔连接在转动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的侧壁上设有止转平台部。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体上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上设有钥匙拨动槽。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定位机构安装于电磁锁上,在电磁锁中的电磁锁体的动铁芯脱离锁栓挡块后,若要打开电磁锁,需先按下开关手柄上的压杆然后旋转开关手柄才能打开电磁锁,采用二次开关结构,有效的降低了由于使用人员的疏忽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使用更加的安全。且电磁锁打开或闭合后,在壳盖上的限位槽、限位台以及定位块的作用下,开关手柄保持在锁开位置或锁定位置,从而使得电磁锁的使用更加安全,且可提高电磁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 1 为现有技术中电磁锁的内部结构图。
图 2 为本发明定位机构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华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华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15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