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浸渍法制备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0924.8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7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新益;冯长禄;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鸿禄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D9/04 | 分类号: | A23D9/04;A23D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1713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渍 法制 鱼腥味 香辛料 调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味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工业领域。
背景技术
香辛料是一种本身具有香,辣,麻,辣,苦等的天然植物香料,在食品加工中能赋予鱼 肉类制品独特的风味,并且能够提高和改善食品的颜色和亮度,更加突出食品的感官特征, 使之风味更加出众鲜美。虽然香料不如氨基酸,蛋白质,糖和脂肪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但他 可以给食品良好的嗅觉和味觉,可以改善和提高食品质量。因此香辛料在食品加工中起到了 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国内外调味料发展很快,多采用直接浸泡方式制备香辛料调味油,国际市场上新型复合 调味料种类繁多。但目前国内市场香辛料品种较单一,使用也不甚方便。因此我们将多种香 辛料与食用油科学复配,并使其具有专门功能。
食用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但某些食鱼的腥味使某些消费者不能接受,因此,亟需 一种能去除鱼腥味的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浸渍法制备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渍法制备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浸渍法制备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花椒、辣椒和砂仁分别用水清洗,沥干;分别在40℃干燥至含水量≤5%;
(2)将葱切段;姜、蒜切5~8mm的片,分别在40℃烘干;
(3)取烘干后的葱段0.5~0.75份、烘干后的姜片0.15~0.25份、烘干后的蒜片0.65~1.0份、 干燥后的花椒0.06~0.1份、干燥后并切碎的辣椒0.15~0.25份、干燥后的砂仁0.1~0.15份,混 匀得混合物,加入混合物质量4~6倍的温度为150-180℃的食用油,自然条件下浸提24~36h; 过滤,滤液为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
食用油优选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中至少一种。还可以选用市售 的其它食用油。
上述方法制备的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方法利于香辛料有效成分浸出。本发明的一种浸渍法制备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 味油在对有鱼腥味重的鱼进行烹饪时,可以去除鱼腥、增强食品风味,还可以防止食品氧化, 抑菌防腐、延长保存时间等。此油液澄清,香气乐于接受。本发明的方法还具有能耗低、工 序操作简单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浸渍法制备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花椒、辣椒和砂仁分别用水清洗,沥干;分别在40℃干燥至含水量≤5%;
(2)将葱切段;姜、蒜切5~8mm的片,分别在40℃烘干;
(3)取烘干后的葱段0.6份、烘干后的姜片0.2份、烘干后的蒜片0.8份、干燥后的花椒0.08 份、干燥后并切碎的辣椒0.2份、干燥后的砂仁0.12份,混匀得混合物,加入混合物质量5 倍的温度为170℃的花生油,自然条件下浸提30h;过滤,滤液为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 实施例2
一种浸渍法制备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花椒、辣椒和砂仁分别用水清洗,沥干;分别在40℃干燥至含水量≤5%;
(2)将葱切段;姜、蒜切5~8mm的片,分别在40℃烘干;
(3)取烘干后的葱段0.5份、烘干后的姜片0.25份、烘干后的蒜片0.65份、干燥后的花椒 0.1份、干燥后并切碎的辣椒0.15份、干燥后的砂仁0.15份,混匀得混合物,加入混合物质 量4倍的温度为180℃的食用油(体积比为1:1:1的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自然条件 下浸提36h;过滤,滤液为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
实施例3
一种浸渍法制备去鱼腥味的香辛料调味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花椒、辣椒和砂仁分别用水清洗,沥干;分别在40℃干燥至含水量≤5%;
(2)将葱切段;姜、蒜切5~8mm的片,分别在40℃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鸿禄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鸿禄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09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品质富硒绿茶的深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绿色豆筋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