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4701.0 | 申请日: | 201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9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罗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翼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咽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单纯性咽炎为咽粘膜的慢性炎症,多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以及邻近器官病灶刺激如鼻窦炎、扁桃体炎,鼻咽炎、气管炎等引起。烟酒过度,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亦为常见病因。此病常为上呼吸道性炎症的一部分,并与某些全身性病症如贫血,糖尿病、便秘、心脏病,肾炎、肝硬化等引起局部末梢循环障碍有关。传统医学称之为“喉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及异物感,治疗重在调理,以清热、化痰、润肺、利咽为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其治疗慢性咽炎见效快,疗程短。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知母4-6份、熟地黄5-7份、山茱萸8-10份、牡丹皮10-12份、茯苓5-7份、麦冬5-7份、薄荷10-12份、川贝8-10份、桑叶5-10份、玄参2-4份、白芍3-5份、夏枯草3-5份。
优选地,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知母5份、熟地黄6份、山茱萸9份、牡丹皮11份、茯苓6份、麦冬6份、薄荷11份、川贝9份、桑叶7.5份、玄参3份、白芍4份、夏枯草4份。
本发明可按常规方法制备成汤剂、片剂或胶囊。
上述原料药物,其中:
知母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有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作用;
熟地黄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
山茱萸有补益肝肾,涩精缩尿,固经止血,敛汗固脱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
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
薄荷有清凉、止痒、消炎、止痛的功效;
川贝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
玄参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的作用;
白芍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收阴之功效;
夏枯草具有清泄肝火、凉血止血、散结消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原料丰富,易生产,成本低,效果好,无毒副作用,临床验证有效率可达到97%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知母4克、熟地黄5克、山茱萸8克、牡丹皮10克、茯苓5克、麦冬5克、薄荷10克、川贝8克、桑叶5克、玄参2克、白芍3克、夏枯草3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知母5克、熟地黄6克、山茱萸9克、牡丹皮11克、茯苓6克、麦冬6克、薄荷11克、川贝9克、桑叶7.5克、玄参3克、白芍4克、夏枯草4克。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知母6克、熟地黄7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2克、茯苓7克、麦冬7克、薄荷12克、川贝10克、桑叶10克、玄参4克、白芍5克、夏枯草5克。
临床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配方对280名慢性咽炎患者进行跟踪治疗,其中男150名,女130名,平均年龄34岁,最长病龄17年、最短病龄1.5年,平均病龄5.4年,所选患者都具有慢性咽炎的咽干咽痛,咳嗽、卡痰等典型症状。
治疗方案:
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配方,水煎服用,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7天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咽炎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健康。
有效:咽炎症状有改善或明显改善,但需继续用药治疗。
无效:咽炎症状无改善,需另选择其它药物治疗。
治疗统计结果: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有161名患者已被治愈,113名患者可见明显效果,有6名患者无明显效果,总有效率为97.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翼,未经罗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4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