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层套管固井居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1311.8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9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民;朱兵;刘双伟;马超;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24 | 分类号: | E21B1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陶敏;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层 套管 居中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层套管固井居中方法,通过在钻井内的导管的周向边沿套设一导管法兰,导管法兰具有与导管法兰的轴线相垂直的第一圆形横截面;将转盘中心投影到第一圆形横截面上,形成第一投影点;测量第一投影点与导管法兰外径之间在0度、90度、180度、270度四个方向上的距离,得到第一组校正数据;0度为导管的后方;90度为节流压井方向;180度为导管的前方;270度为压井管汇方向;根据第一组校正数据以及表层套管的半径,对表层套管的中心位置进行校正,以使表层套管的中心与转盘中心重合。实现表层套管居中并实现其居中固井,从本质上解决了因井口不正带来的井控装备和技术套管偏磨等问题,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易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井的固井及井控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层套管固井居中方法。
背景技术
钻井作业中,若表层套管不居中,则会导致在后期的钻井作业或井下其它作业过程中,位于近井口的技术套管与井口偏磨、破裂,从而给钻井和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井控安全埋下隐患。其中,套管居中指的是天车、转盘中心、套管中心呈一条直线。
目前,国内外现有技术针对套管防磨损主要是针对钻井工具、钻井工艺采用技术措施,或在套管内进行涂层减轻磨损,以及在钻井液等方面进行改进,以减少套管磨损;但上述措施均未从导致套管磨损的主要因素,即表层套管不居中而造成井口不正,进行有效地改进。因此,亟需一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井口不正造成井控装备(如钻头)和技术套管偏磨这一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层套管固井居中方法,可实现表层套管准确居中,从本质上解决因井口不正带来的井控装备和技术套管偏磨等问题,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易推广。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层套管固井居中方法,包括:
在钻井内的导管的周向边沿套设一导管法兰,所述导管法兰具有与所述导管法兰的轴线相垂直的第一圆形横截面;
将转盘中心投影到所述第一圆形横截面上,形成第一投影点;
测量所述第一投影点与所述导管法兰外径之间在0度、90度、180度、270度四个方向上的距离,得到第一组校正数据;其中,所述0度为所述导管的后方;所述90度为节流压井方向;所述180度为所述导管的前方;所述270度为压井管汇方向;
所述导管内设置有表层套管;根据所述第一组校正数据以及所述表层套管的半径,对所述表层套管的中心位置进行校正,以使所述表层套管的中心与所述转盘中心重合。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组校正数据以及所述表层套管的半径,对所述表层套管的中心位置进行校正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四个方向上,穿过所述导管分别设置一个顶丝,以使所述顶丝抵触所述导管内的所述表层套管的外壁;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组校正数据以及所述表层套管的半径,对所述表层套管的中心位置进行校正,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组校正数据与所述表层套管的半径的差值,得到所述表层套管边缘在所述四个方向上与所述导管法兰外径之间的标准距离值;根据所述标准距离值,调整所述四个方向上的所述顶丝,所述顶丝推动所述表层套管移动,以使所述表层套管移动到所述转盘中心与所述表层套管中心重合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表层套管的中心位置进行校正,以使所述表层套管的中心与所述转盘中心重合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转盘中心与所述表层套管中心是否重合进行检测,得到所述转盘中心与所述表层套管中心的偏距值;
其中,所述对所述转盘中心与所述表层套管中心是否重合进行检测包括:
将转盘中心投影到第二圆形横截面上,形成第二投影点;所述第二圆形横截面为与所述表层套管的轴线相垂直的圆形横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13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接箍隔热系统的隔热油管
- 下一篇:一种井下丢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