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供DHCP服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6278.1 | 申请日: | 201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7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供 dhcp 服务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提供DHCP服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能够缩短DHCP服务器的响应时延。方法包括:网络管理装置获取第一虚拟机的接入信息;网络管理装置指示第一DHCP服务器记录第一虚拟机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指示第一虚拟交换机建立第一虚拟机与第一DHCP服务器之间的协议交互通道;第一DHCP服务器为第一虚拟机提供DHCP服务。本发明用于通过分布式DHCP服务器为部署于多个计算节点内的虚拟机提供DHCP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供DHCP服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化、云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物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英文全称: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英文简称:DHCP)。服务器也实现了虚拟化部署。
现有的一种DHCP服务器的部署方案如图1-A所示,虚拟的DHCP服务器集中部署在网络节点,虚拟机(英文全称:Virtual Machine,英文简称:VM)部署在计算节点。虚拟机与DHCP服务器之间通过位于网络节点内的虚拟机交换机(英文全称:Virtual Switch)以及网络节点和计算节点之间的基础网络互连,图1-A中以物理交换机代表基础网络。
虚拟交换机将位于不同子网的虚拟机以及DHCP服务器进行划分。结合图1-B所示,DHCP服务器A连接子网A,DHCP服务器B连接子网B。计算节点A中的VMa、VMb,以及计算节点B中的VMf连接子网A。计算节点A中的VMc,以及计算节点B中的VMd、VMe连接子网B。一个DHCP服务器可以连接一个或者多个子网,图1-B所示为一个DHCP服务器接入一个子网,为一个子网内的虚拟机提供DHCP服务的情形。
以图1-B中VMa为例,在创建VMa或重启VMa时,VMa广播DHCP Discover报文,该报文经过VMa所在计算节点的虚拟交换机101、物理交换机102以及DHCP服务器A所在的网络节点内的虚拟交换机103,最终被DHCP服务器A接收并返回DHCP Offer报文,该报文以及后续的DHCP服务器A与VMa之间交互的报文同样要经过虚拟交换机101、虚拟交换机103以及物理交换机102这三个交换机,最终被VMa和DHCP服务器A接收并处理。
DHCP服务器与VM之间的进行报文交互的传输路径,包括虚拟机所在计算节点的虚拟交换机、网络节点内的虚拟交换机、以及计算节点和网络节点之间的基础网络(物理交换机),由于传输路径长,DHCP服务器响应VM服务请求的时延较长。另外,当租户网络为虚拟可扩展局域网(英文全称: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英文简称:VxLAN)时,计算节点和网络节点封装和解封装Vxlan报文头,同样会增加响应时延。尤其是在DHCP服务器需要为位于多个计算节点的VM提供DHCP服务的情况下,由于传输路径长且访问流量大,使得DHCP服务器的响应时延成为制约云计算服务效率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供DHCP服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缩短DHCP服务器的响应时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提供DHCP服务的方法,由网络管理装置负责在计算节点内创建或者删除分布式的DHCP服务器,其中网络管理装置可以是集中部署,也可以分布式部署与多个计算节点内。网络管理装置对一个计算节点内的一个DHCP服务器进行配置,以使得该DHCP服务器为所在计算节点内的虚拟机提供DHCP服务,以第一计算节点为例,第一虚拟机、第一DHCP服务器以及第一虚拟交换机均运行于所述第一计算节点内,具体方案包括:
网络管理装置获取第一虚拟机的接入信息,接入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虚拟机的身份标识,包括MAC地址以及IP地址,另外还用于指示第一虚拟机位于哪个计算节点上、接入哪个子网,本申请中以第一虚拟机位于第一计算节点,接入目标子网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62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