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12056.2 | 申请日: | 201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7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余德亿;林勇文;黄鹏;姚锦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N47/22;A01N47/28;A01N25/12;A01P7/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3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花 防治 颗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
背景技术
蓟马是刺吸性口器昆虫,蓟马通过刺吸花瓣吸取养分。花瓣受害轻时不易被发现。 危害重后开始从花瓣有粉色或红色不断扩大的斑点,甚至花瓣变褐,花朵逐步萎缩成球状, 切花失去商品价值。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的配方,能有效防治鲜切花 蓟马。
申请公布号为CN101874501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含噻虫嗪与丁硫克百 威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重量百分比为1~60∶80~1。噻虫嗪与 丁硫克百威复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续防治效果,并扩大了杀虫谱,对蚜虫、介壳虫、白粉 虱、稻飞虱、蓟马、黄条跳甲等有较高活性。然而其缺点在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防治效果不 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该颗 粒剂药效更持久,防治效果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按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噻虫嗪10~30%,克 百威3~10%,尿素7~27%,填料补足100%。
所述噻虫嗪为噻虫嗪原油;所述克百威为克百威乳油;所述尿素为纯度98.5%以上 的农用尿素,所述填料为陶土。
优选的,一种防治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按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噻虫 嗪20%,克百威8%,尿素20%,填料补足100%。
所述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的使用方法,是将颗粒剂直接撒施在栽培鲜切花的土 壤上,每平方米撒施5~10g。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配方简单,通过噻虫嗪、克百威和尿素这三种原料 的共同作用能使杀虫效果更加彻底,持续时间更长,防治效果更好;且所使用的噻虫嗪和克 百威不含有害杂质,不易产生药害,对蓟马不产生抗药性;
(2)相比于现有防治噻虫嗪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本发明优点在于成本较低,其中 克百威的成分比丁硫克百威稳定性强,不容易降解,并且本发明将杀虫剂配方制作成颗粒 剂,方便使用,不易造成药剂漂移污染;
(3)本发明中尿素的使用能促进植物对杀虫剂的吸收,增加药剂的持效期和毒力;
(4)本发明的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使用方便,可用于大面积防治;
(5)利用本发明对鲜切花蓟马进行处理,可控制鲜切花蓟马的发生和传播,有效降低鲜 切花蓟马的为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 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其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噻虫嗪10%,克百威5%,尿 素10%,陶土补足100%。
所述防治鲜切花蓟马颗粒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杀虫颗粒剂按每平方米10g的 量撒施于栽培鲜切花的土壤上。
实施例2
一种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其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噻虫嗪30%,克百威3%,尿 素15%,陶土补足100%。
所述防治鲜切花蓟马颗粒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杀虫颗粒剂按每平方米8g的量 撒施于栽培鲜切花的土壤上。
实施例3
一种鲜切花蓟马防治颗粒剂,其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噻虫嗪20%,克百威8%,尿 素20%,陶土补足100%。
所述防治鲜切花蓟马颗粒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杀虫颗粒剂按每平方米5g的量 撒施于栽培鲜切花的土壤上。
按实施例3对100平方米鲜切花(玫瑰)进行处理,并与未经处理、经现有防治剂1 (20%丁硫克百威+20%噻虫嗪乳油500倍液)叶面喷雾处理、现有防治剂2(75%吡虫啉水分散 粒剂1200倍液)土壤浇灌处理的鲜切花(各100平方米)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实验:每7天处理1 次,共处理3次,处理3、6、15天后统计松树的松材线虫病发病情况,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处理蓟马防治率的测定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20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奶牛图像三方向自动采集系统
- 下一篇:一个喷雾器的喷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