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盐碱地雨水收集和排盐的植被恢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1032.5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0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彬;祁永;何九波;柳红;马欣;董慧;邢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B32B3/26;B32B9/00;B32B9/04;B32B27/02;B32B27/12;B32B27/36;B32B18/00;E03B3/02;E02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盐碱地 雨水 收集 植被 恢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盐碱地雨水收集和排盐的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滨海盐碱地植被恢复,首先需要降低土壤含盐量,通常采用暗管排盐技术,利用大水压盐,盐水通过排盐管排出,实现盐碱地脱盐过程。再种植耐忍盐碱景观植物,实现基本盐碱地植被恢复。
现有滨海盐碱地植被恢复的模式是单一深层回收系统,尤其在粘重盐碱土排盐中效果不理想,土壤整体脱盐时间长,植被恢复系统实施受阻,植被成活率前期偏低。滨海盐碱地植被恢复环节目前还没有考虑在雨季收集雨水再次灌溉。其缺陷是能耗大,成本高,脱盐周期长。
发明内容
海盐碱地土壤黏重,土壤入渗速率低5×10-5cm/s,易形成地面径流,减去蒸发和径流部分,入渗的雨水不到50%。雨水通过土层渗入到地下1m处的排盐系统中,理想状态是降低淋层以上1m土体通体含盐量。实际上,盐碱地植物移栽成活率关键在于60cm以上栽植土层,这是植被恢复过程移栽缓苗和二次扎根生长的主要层次,降低该层次土壤含盐量是盐碱地植被恢复和营建的工作重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盐碱地雨水收集和排盐的植被恢复方法,采用由浅入深逐步治理的方式,治理初期针对性的快速降低地表以下60cm的土壤含盐量,保证先锋景观植物的移栽成活率,随着治理时间的推移,地表以下1m左右的含盐量随之降低,保证植被根系下扎入更深层土壤内时,其周边土壤的含盐量达到植被根系适应的标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合盐碱地雨水收集和排盐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铺设排盐层,包括如下步骤;
a、平整土体,去除表面的盐碱累积层;
b、每隔5米开槽,所述槽的深度为1m-1.2m,所述槽的宽度为0.8-1.2m,平整完所述槽的底部后,铺入5-10cm厚的陶粒,所述陶粒粒径20mm-30mm;所述槽的底部坡降度为3-5‰,坡降方向朝向市政排水管;
c、所述槽的底部铺设双壁波纹透水管,在所述双壁波纹透水管上铺设粒径20mm-30mm的石硝,所述石硝的厚度为10-20cm;
d、所述双壁波纹透水管与排盐井接通,所述排盐井与所述市政排水管接通;
e、将土壤回填至所述槽内,压实;
⑵铺设雨水回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a、雨水回收系统铺设于灌溉区域的土壤内部,所述雨水回收系统包括多个集水单元和集水箱,每个所述集水单元包括一Y型管道,所述Y型管道包括两个雨水收集支管和与所述两个雨水收集支管连通的总管,各所述集水单元的所述总管之间通过一雨水排水管连通,所述雨水排水管与所述集水箱连通;
所述集水单元上方设置石砾层;
所述集水箱上具有抽水管、泄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和所述泄水管均与所述市政排水管连通;
⑶治理初期在地表种植耐盐碱先锋景观植物,将所述集水箱内收集的雨水抽出,对地表种植的所述耐盐碱先锋景观植物进行灌溉,灌溉后的水再回流至所述集水箱内反复灌溉,定期检测所述集水箱内水的含盐量,当所述含盐量较高时,通过所述泄水管将所述集水箱内的水排入所述市政排水管;
⑷渗入到所述排盐层的雨水和灌溉水通过所述双壁波纹透水管排出,从而将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1.2m区域土壤内的盐分排出。
进一步,当地表至地表以下60cm之间区域内土壤的含盐量快速降低至符合非耐盐碱先锋景观植物生长标准时,即可在原种植的所述耐盐碱先锋景观植物中适当种植部分边缘景观树种。
进一步,在步骤⑴中的所述石硝上铺设5cm的黑炭颗粒层,所述黑炭颗粒层上铺设复合土工布。
进一步,所述复合土工布包括无纺布层、涤纶棉过滤层、多孔陶瓷净化层、支撑层和活性炭层,所述无纺布层设置在所述复合土工布的最上层和最下层,所述涤纶棉过滤层贴合所述无纺布层,所述多孔陶瓷净化层贴合所述涤纶棉过滤层,所述支撑层设置在所述多孔陶瓷净化层之间,由数片蜂窝单边薄皮组成,每个所述蜂窝单边薄皮包括多个沟槽和多个连接部,任意两个所述沟槽之间通过所述沟槽底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形成蜂窝孔,所述活性炭层充满所述支撑层的空隙。
进一步,还包括渗透增强柱,步骤⑵中将地表打孔至所述雨水收集支管处,将所述渗透增强柱的一端伸入地表以下与所述雨水收集支管连通,另一端置于地表处;
所述渗透增强柱包括可伸缩变形的软管,所述软管的管壁具有小孔,所述软管内填充陶砾、沙子和颗粒保水剂。
进一步,地表15-20cm处铺设5cm厚的细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10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联网温室智能管理系统
- 下一篇:集成驱动器的四轴运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