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2-吡啶基)-2-(2,4-二甲基吡唑甲酰胺基)苯甲酰胺及其制备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8954.0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7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巨修练;颜琦松;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1/12 | 分类号: | C07D401/12;A01N43/56;A01P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啶 甲基 吡唑 甲酰胺 及其 制备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N-(2-吡啶基)-2-(2,4-二甲基吡唑甲酰胺基)苯甲酰胺及其制备和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作物病虫害呈上升趋势,农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单一品种农 药的持续使用,容易引起抗性,导致农药的使用效率下降,因此要不断开发结构新颖,作用 于新靶标的农药。
作用于鱼尼丁受体的杀虫剂邻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于2000 年投入使用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在研究该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时发现部分衍生物具 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而提出一种N-(2-吡啶基)-2-(2,4-二甲 基吡唑甲酰胺基)苯甲酰胺及其制备和用途,其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rziasolani)具有突 出的抑菌活性,在1000ppm浓度下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达72.8%。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N-(2-吡啶基)-2-(2,4-二甲基吡唑甲酰 胺基)苯甲酰胺,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本发明N-(2-吡啶基)-2-(2,4-二甲基吡唑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工艺:以邻硝基苯甲酸 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得到中间体2-硝基苯甲酰胺,然后用铁粉将硝基还原为胺基,最后再 与中间体酰氯在三乙胺作用下得到目标化合物N-(2-吡啶基)-2-(2,4-二甲基吡唑甲酰胺基)苯甲 酰胺,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N-(2-吡啶基)-2-(2,4-二甲基吡唑甲酰胺基)苯甲酰胺合成过程如下:
中间体2-硝基-N-(2-吡啶基)苯甲酰胺(3)的合成
将一定量的邻硝基苯甲酸(1)及酰化试剂加入到反应瓶中,加热回流3~10h,减压蒸去 溶剂,得到邻硝基苯甲酰氯(2),直接进行下步反应。
该过程的酰化试剂可以为: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五氯化磷、固体光气等,其中综合性 价比等因素,我们认为二氯亚砜为最佳;
邻硝基苯甲酸与二氯亚砜的摩尔比:1:1~10,最佳为1:5.6;
反应时间:3~10h,6小时为最佳。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无水非质子溶剂,缚酸剂,2-氨基吡啶,0℃搅拌下将上述制得 的中间体邻硝基苯甲酰氯(2)的无水非质子溶剂溶解,缓慢滴加入三口烧瓶中,室温搅拌反 应,TLC跟踪反应,待反应结束,用乙酸乙酯和水稀释,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 有机层用NaHCO3水溶液洗至中性,然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减压脱 溶,乙醇:水=10:1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2-硝基-N-(2-吡啶基)苯甲酰胺。
反应溶剂为:THF,乙腈,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醚等,其中最佳为THF;
反应的缚酸剂为:三乙胺,吡啶,咪唑等有机碱性物质,其中最佳为三乙胺;
邻硝基苯甲酰氯:2-氨基吡啶:三乙胺=1:1~3:1~3,最佳为1:1:2.0。
中间体2-氨基-N-(2-吡啶基)苯甲酰胺(4)的合成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溶剂,水,冰醋酸及2-硝基-N-(4-氯-3-吡啶甲基)苯甲酰胺(3) 和一定量还原剂,一定温度下加热搅拌,TLC跟踪反应,待反应结束,趁热过滤,滤液浓缩 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有机层用NaHCO3溶液洗至中性,然后用饱和食盐水洗, 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得到黄色固体,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产物2-氨基-N-(2- 吡啶基)苯甲酰胺。
反应溶剂为:THF,乙醚,二氧六环等,最佳为THF;
还原剂为:铁粉,锌粉,锡粉,硫化物等,最佳为铁粉;
2-硝基-N-(4-氯-3-吡啶甲基)苯甲酰胺:铁粉:冰醋酸=1:1~8:1~10,最佳为1:5: 5;
反应温度:30~60℃,最佳为40℃。
目标产物N-(2-吡啶基)-2-(2,4-二甲基吡唑甲酰胺基)苯甲酰胺(5)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8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氟马替尼的精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洋茉莉醛中间体合成反应后期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