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彩色打印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7496.9 | 申请日: | 2016-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1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莉;卢秉恒;刘伟;徐杰;赵新;王琳;胡丽琴;王重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恒创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09 | 分类号: | B29C64/209;B29C64/295;B29C64/336;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51 | 代理人: | 张波涛,管莹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彩色 打印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彩色3D打印喷头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成型是在计算机上利用三维绘图软件设计出三维模型;然后通过分层软件将三维模型离散成一系列的二维分层切片,得到各二维轮廓图,并将这些二维片层信息保存在电脑中;最后快速成型机按照这些二维分层轮廓切片图,分层沉积材料,层层叠加形成所设计的三维模型。目前,3D打印成型的方法主要有立体光固化成型法、选择性激光烧结法、熔融沉积法、粉末粘结成型法、喷墨打印技术等。
在现有3D打印技术中,仅熔融沉积法、粉末粘结成型法、喷墨打印技术具有彩色打印开发的潜力及应用的趋势。其中熔融沉积法打印颜色种类少;粉末粘结成型法、喷墨打印技术两种打印彩色产品的方法是分别依靠多个喷头,在成型模块区域分别喷射出不同颜色的粘结剂、树脂材料经混合后形成设计模型所要求得颜色。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彩色3D打印喷头,所述打印喷头包括:进料管口、隔膜、PZT压电陶瓷、电极、颜色混合室和PI加热片;
所述颜色混合室与进料管口相连接;
所述隔膜平铺于颜色混合室的上下表面;
所述PI加热片平铺于隔膜上;
所述PZT压电陶瓷粘结于隔膜上;
所述电极粘结于PZT压电陶瓷表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原色的树脂材料经由喷头按比例混合后可实现全彩色3D打印、打印模型强度高、打印精度高、打印方便的喷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彩色3D打印喷头总体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喷头及一系列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PI加热片和导热性良好的金属隔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颜色混合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振动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和PZT压电陶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和基底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010-颜色混合室、101-圆孔、020-一级静态混合室,030-二级动态混合室,201,202,203-树脂材料入口,204-一级静态混合室通道中的内肋结构,205-二级动态混合室中的混合腔室,206-联通混合腔室和储墨室的V形通道,207-二级动态混合室中的储墨室,208-公共电极,209-双Y形混合通道;301-PI加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的解释,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彩色3D打印喷头,所述打印喷头包括:进料管口、隔膜、PZT压电陶瓷、电极、颜色混合室和PI加热片;
所述颜色混合室与进料管口相连接;
所述隔膜平铺于颜色混合室的上下表面;
所述PI加热片平铺于隔膜上;
所述PZT压电陶瓷粘结于隔膜上;
所述电极粘结于PZT压电陶瓷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其所示为该彩色3D打印喷头的总体结构图,包括图7-基底、图6-PZT压电陶瓷和电极、图5-振动薄膜、图4-颜色混合室、图3-PI加热片和金属导热膜和图2-喷嘴组成。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原色的树脂材料经由喷头按比例混合后可实现全彩色3D打印、打印模型强度高、打印精度高、打印方便的喷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管口包括三个不同颜色的进料管口;所述进料管口通过外接的控制装置,控制不同进料管口树脂原料用量的输入。
本实施例所述的进料管口由三个不同颜色的进料管口组成,更进一步的,所述三个不同颜色的进料管口进料的颜色为三原色;本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为外接装置,本实施不做限制,只要是能满足本实施的条件的控制装置都可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颜色混合室用于将不同颜色的树脂原料进行混合,包括一级静态混合室和二级动态混合室;所述一级静态混合室和二级动态混合室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恒创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北京恒创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7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切换料的3D打印机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用耗材的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