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性线断线侦测及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2374.0 | 申请日: | 2016-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9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潘建兵;郑蜀江;王华云;安义;蔡木良;刘蓓;李博江;涂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性线 断线 侦测 定位 方法 | ||
一种中性线断线侦测及定位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比较配变低压侧三相电流不平衡率变化幅度、配变低压侧相电压值与用户侧电压值大小,根据三相电流不平衡率不同时刻及近三天的变化幅度大小来判断中性线是否发生断线;根据台区供电网络拓扑结构、不同区段的末端用户电压与配变低压侧电压比较情况、GIS图来定位中性线断线位置,并将判断结果推送给运维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告警信息及开展相关的抢修工作。本发明方法适用对低压中性线断线侦测及故障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性线断线侦测及定位方法,属低压线路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0kV配电变压器绕组联接组别一般为Dyn11和Yyn0型,通常以Dyn11型为主、多为TT接线型式,而农村低压供电系统基本为三相四线制,中性线作为单相用户的供电回路,在连接节点处流过三相不平衡电流,维持中性点电位不发生偏移。随着线路运行环境复杂化,中性线断线时有发生,若中性线发生断线,将有可能使得某相电压升高或降低,造成用户设备损坏或是无法正常用电,影响供电可靠性。
随着智能电表覆盖面不断的扩大,中低压配电网运行监测信息将更加完整及丰富,如何利用这些海量信息对低压中性线断线故障侦测及定位成为一种可能,从而及时发现中性线断线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质量、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及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配变低压侧及智能电表电气量信息的中性线断线侦测及定位方法,以便及时发现低压中性线断线故障及故障位置,减少故障查找时间及用户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根据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相电压值、相电流值、低压用户网络拓扑图、用户侧电压值等信息量变化情况来判断低压中性线断线故障,通过GIS系统定位故障位置。
本发明方法步骤如下:
(1)检测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处(集中器)A、B、C各相电压及电流,并计算相应的三相不平衡率,每相邻二点的采样频率相同;将计算结果与上一时刻的不平衡率比较;
(2)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断线可能,其判定依据包括:一是配电变压器出口侧电压正常(220±10%);二是对比现在时刻的第2个三相电流不平衡率与前一时刻的第1个三相电流不平衡率,若Dyn11型配变的变化幅度为40%~50%或是Yyn0型配变的变化幅度为50%~54%;三是比对下一时刻的第3个三相电流不平衡率,同时将第2个不平衡率与该台区近三天的同一时刻的值进行比较,第3个不平衡率与第2个不平衡率比较接近(±10%),且第2个不平衡率与历史值相比相差40%~50%;满足该上述三个条件,则判断低压中性线发生断线。
(3)根据智能电表安装位置,结合用户搭火点,查询台区低压侧电压、具有代表性的用户侧(如首端、中端及末端用户)电压值,将其电压值与出口侧电压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逐步缩小断线范围,并同步台区GIS低压网络拓扑图,分析出断线位置;
(4)通过上述数据分析,推送相对应的台区低压中性线断线故障告警信息给运维管理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告警信息及开展相关的抢修工作。
所述相电压值和电流值是通过台区集中器采集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式上传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通过数据接口提取相关配变及台区用户相关数据,配变监测系统根据研判规则,筛选出存在异常的台区。所述配变绕组联接组别是通过PMS2.0台账信息进行关联获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配变低压侧及智能电表电气量有效信息对低压中性线断线进行侦测及定位,不仅能够实现在线对低压中性线断线进行预警,而且根据网络拓扑图及GIS系统对故障进行定位,有效的减少因中性线断线故障造成用户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及优质服务。
本发明方法适用对低压中性线断线侦测及故障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低压中性线断线侦测及定位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23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