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井井下交联凝胶堵漏剂及其堵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1966.0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8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冯杰;黄伟;李爽;张志磊;赖建中;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44 | 分类号: | C09K8/44;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井下 交联 凝胶 堵漏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钻井用堵漏剂,特别是一种钻井井下交联凝胶堵漏剂。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复杂油气藏的钻井工作中,井漏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尤其是恶性漏失问题。 由于其对钻井正常进行的严重阻碍作用和对钻井安全的严重威胁,己成为制约中国勘 探开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技术瓶颈,因此解决恶性漏失问题成为钻井工程乃至于整个 石油工业的当务之急。所谓恶性漏失是指具有以下特点的漏失:(1)漏速很大、大到 无法建立正常的循环(例如“有进无出”等);(2)无法采取随钻堵漏,必须专门堵或 停钻堵;(3)用常规桥塞堵漏技术无法解决,或目前各种常用堵漏技术无法解决,或 无法在几次之内解决。
目前,国内外处理大裂缝、溶洞型漏失的技术主要是大颗粒、高浓度桥塞堵漏浆 技术,水泥浆堵漏技术,清水强钻措施等,其缺点是:(1)由于漏失通道大,仅靠桥 堵材料实现高强度封堵难度较大;(2)由于地层出水等原因,水泥浆在漏层的驻留能 力不足,地层水稀释后的水泥浆不能形成有效封固层;(3)清水强钻需要具有较好的 地质和工程条件,如钻遇井段的井壁稳定能力和水资源充足等。而聚合物凝胶作为堵 漏剂使用,其缺点是:(1)聚合物形成的凝胶抗破压力低,在钻井液负压差大的条件 下会使漏层重新被打开;(2)井下条件复杂,对聚合物成胶影响大,甚至有的不成胶, 导致堵漏失败。CN102618230A公开了“一种油气田用可控制交联凝胶堵水堵漏材 料”,其技术方案是先制成吸水树脂,然后用油相裹颗粒,将该颗粒加入HPAM水溶 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得到不动凝胶,能封堵裂缝性、溶洞性漏失地层,但本堵漏材料 在管线、钻柱内的流动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钻井堵漏剂,克 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地提高堵漏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井井下交联凝胶堵漏剂,以堵漏剂的重量 百分含量为100%计,其组分包括高分子聚合物10%-30%、交联剂10%-30%、高分子 纤维10%-30%、增韧剂2%-10%和分散剂10%-30%。
在上述堵漏剂中,通过加入促凝剂能够缩短交联时间,通过加入缓凝剂能够延长 交联时间,也可以不加入促凝剂或缓凝剂,优选地,以堵漏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0% 计,该堵漏剂还含有1%-20%的促凝剂或缓凝剂,更优选为1%-10%。所采用的促凝 剂可以为有机酸类化合物,优选为乙二酸、己二酸或水杨酸;所采用缓凝剂可以为碱 类化合物,更优选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在上述堵漏剂中,优选地,所采用的高分子聚合物为水溶性聚合物,优选为聚酰 胺类聚合物、聚胺类聚合物或聚醇类聚合物,聚酰胺类聚合物更优选为分子量为300 万-1000万的聚丙烯酰胺、聚丁烯酰胺;聚胺类聚合物更优选为聚季胺盐;聚醇类聚 合物更优选为聚乙烯醇。
在上述堵漏剂中,优选地,所采用的交联剂为有机胺类化合物或醛类化合物,优 选为六亚甲基四胺、甲醛或三聚甲醛。
在上述堵漏剂中,优选地,所采用的高分子纤维为甘蔗渣、锯末或核桃壳。
在上述堵漏剂中,优选地,所采用的增韧剂为聚合物类弹性体,更优选地,所述 聚合物类弹性体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乙烯醇。
在上述堵漏剂中,优选地,所采用的分散剂为钠基膨润土或钙基膨润土。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所提供的钻井井下交联凝胶堵漏剂可以具有 以下组分:以堵漏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0%计,聚酰胺类或聚胺类或聚醇类聚合物 10%-30%、六亚甲基四胺或甲醛或三聚甲醛10%-30%、促凝剂或缓凝剂0%-20%、甘 蔗渣或锯末或核桃壳10%-30%、PET或聚乙烯醇2%-10%、钠基膨润土或钙基膨润土 10%-3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剂的堵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向钻井中加入交联凝胶堵漏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19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