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离心部电机转子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9989.2 | 申请日: | 2016-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3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唐凌霄;杨开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凌霄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04B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电机 转子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特别是具离心部电机转子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属于电机以及离心机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小试和中试研究过程中,最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主要是各种规格的离心机或布氏漏斗加抽滤瓶的组合,而布氏漏斗加抽滤瓶的组合在小试研究中使用更为普遍。为了模拟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并为生产提供必要的离心分离操作数据,更值得推荐的是离心机。
但是,目前常用的离心机都是采用驱动装置(主要是电机)和固液分离装置(主要是液体收集腔和离心部)分置、再组装而成,这种设备在结构上而言,过于复杂而笨重、噪音和振动太大、能耗太高,且制造工艺复杂、维修不方便、设备清洁验证比较困难等各种缺陷或弊端,不能完全满足实验室小试和中试中固液混合物彻底分离的需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一体设计的具离心部的电机转子提供一种减少部件数量和制造工时,同时降低产品成本的制造方法,以便于最终成型产品-固液离心分离设备的推广使用。
技术方案:
为了克服现有的各种固液混合物分离设备存在的各种缺陷或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进行固液离心分离的离心部与电机转子进行一体式结构设计的具离心部电机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至少包括如下工序:
将构成具离心部的电机转子中的离心盖(201)、离心转鼓(112)、间隔部(202)、转子单元(207、302)以及转子单元支撑部(111、204、303、304)中的至少两个部件一体模制和/或切割成型后,或一体模制和/或切割-弯折成型后,再与剩余部件固定连接和/或模制成型连接的工序;
所述具离心部的电机转子至少包括如下部件:
离心部,其至少包括周壁具离心通孔(113)的离心转鼓和中央具加料孔的离心盖;
间隔部,其中央具电机轴安装孔并将电机转子分隔为离心部和转子单元支撑部;
至少一个转子单元支撑部,其为具连续周壁的环形筒状结构(图1中111)或为不连续而间隔分布的瓦片状(图2、图8中204)或条状结构(图3中303、304);
至少一个转子单元,所述转子单元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导磁构件部分(115)和通过永磁体(114)或电力产生磁力的构件部分,其中所述转子单元为径向气隙磁通或轴向气隙磁通结构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径向气隙磁通结构的电机转子为内转子或外转子(图1、图2、图4、图6、图7、图8),或内转子与外转子相结合的双转子结构(图3、图5),所述轴向气隙磁通构造的电机转子为单定子单转子结构或中间定子上下转子的双转子结构,其中优选运行时稳定性更佳的双转子结构。
本发明中具离心部电机转子的制造方法,所述具离心部电机转子中相互邻接的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熔接、卡接、插接、压接、螺栓连接、紧固件连接、模制成型连接或过盈连接中的任一种或它们两者或多者之间的联合,更优选所述相互邻接的部件之间实现固定连接的凹槽(图8)、卡槽(图8)、卡扣或卡状凸起(图1)、凸起或凸耳、通孔或卡孔(图4、图6)等结构为通过切割和/或弯折相应的部件形成。
本发明中具离心部电机转子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至少包括如下工序:
制造转子单元的工序1;
制造离心盖的工序2;
模制和/或切割成型从而形成间隔部的工序3,所述间隔部具电机轴安装孔以及固定连接转子单元、转子单元支撑部、环形连接部中的任两者或三者的结构;
模制成型并钻孔从而形成具离心转鼓和转子单元支撑部两者或具离心转鼓、转子单元支撑部以及环形连接部三者的部件的工序4;
将工序4获得的部件通过切割或切割-弯折成型从而获得固定连接间隔部以及转子单元、离心盖两者中任一者或两者的结构的工序5;
将间隔部与转子单元支撑部和/或环形连接部进行固定连接的工序6;
将转子单元固定于转子单元支撑部的工序7;
将上述组装而成的构件置于模具中加注非导磁绝缘灌封料进行模制成型具离心部的电机转子的工序8;
将离心盖与离心转鼓进行固定连接的工序9。
具体地,所述工序2中还可以包括制作与离心转鼓进行固定连接的结构(103、401)的工序。
具体地,所述工序3获得的间隔部具电机轴安装孔以及固定连接转子单元(图4)、转子单元支撑部、环形连接部中的任两者或三者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凌霄,未经唐凌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9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