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瓶反应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6718.1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5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严丹红;苏立祥;马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4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玻璃仪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瓶反应瓶。
背景技术
烧瓶为实验室最常用的玻璃反应仪器,分单口、多口、圆底、平底等不同类型,其基本形状从发明至今已沿用了几百年,未有实质改变。烧瓶即反应瓶在实际生产和使用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1、反应瓶是由瓶坯加热吹制而成,其容积的大小及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制作技师的水平高低,烧瓶的个体差异极大。
2、反应瓶的瓶体部分为球形,内含物料的多少不够直观,而且球形的瓶子在放置及架设装置的时候一般需要底座或者烧瓶夹来固定。
3、烧瓶为玻璃管吹制,壁薄易碎,尤其多口烧瓶中,除中间瓶嘴外,其他瓶嘴均为后加工熔融烧结上去,不够坚固,受到外力的影响极易掉落,以上情况导致实验室中反应烧瓶损耗极快,为了降低成本,玻璃生产厂家又尽可能的制造更加易碎的烧瓶,最终致使反应烧瓶由“仪器”转化成了“耗材”,在使用过程中烧瓶的损坏轻者造成实验失败,重者甚至酿成严重事故。
4、烧瓶的玻璃瓶口一般为标准磨口,磨口相对于瓶身来说大多都偏小,从而导致了固体物料不易取出,并且反应瓶不易清洗。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中国专利“一种烧瓶”(申请号为201420010596.9)提出了将烧瓶分为盖子、主体和烧瓶底三部分;中国专利“组合烧瓶”(申请号为201220174608.2)是将烧瓶分为上瓶体和下瓶体两部分;中国专利“一种组合式烧瓶”(申请号为201020297719.3)也是将烧瓶分为上瓶体和下瓶体两部分;中国专利“一种瓶身可拧开的高效蒸馏烧瓶”(申请号为201520280751.3)亦是将瓶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然而以上将烧瓶上下瓶体分离的想法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会遇到连接的密闭性问题、生产的成本问题等,因此要实现上下瓶体的分离非常困难,即便实现了生产,由于成本高也不易于推广使用。
另外随着循环热浴(冷浴)在实验中的不断应用,其优点被广为认可,该类循环控温设备的小型化也将成为必然趋势,因而烧瓶的双层化也将会得到推广;中国专利“液浴烧瓶”(申请号为201110462404.9)、中国专利“一种夹层圆底烧瓶”(申请号为201320254025.5)、中国专利“一种具有冷凝功能的反应烧瓶”(申请号为201420206014.4)、中国专利“双层烧瓶”(申请号为91226284.2)、中国专利“一种恒温反应瓶”(申请号为201320177654.2)均提到了将烧瓶设计为双层的结构,但由于其反应瓶的主体形状(球形)未能与传统烧瓶有所区别,因而也就无法克服传统烧瓶的各项缺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瓶反应瓶,该反应瓶能与恒温循环器配套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出料难、不易清洗、易碎等多种问题,同时可以进行机器化生产,并且保证了反应瓶容积的准确性,另外还大大简化了实验装置的架设,提高了仪器的控温效果,增强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瓶反应瓶,包括了盖板、内瓶和外瓶;所述盖板设有一组标准磨口和一体式搅拌头,所述一体式搅拌头包括了第一搅拌头、第二搅拌头和第三搅拌头,所述第一搅拌头和第三搅拌头分别接有玻璃导管,所述第二搅拌头接有搅拌杆;所述内瓶、外瓶均通过紧锁机构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内瓶和外瓶的表面均设有刻度线;所述内瓶瓶口呈试管状,所述外瓶瓶口呈广口状。本发明内瓶和外瓶组成一个隔层空间,并通过两根玻璃导管与恒温循环器相连接,其中一根玻璃导管延伸至外瓶的底部,从而使恒温循环液无死角的流经内外瓶之间的隔层,因此提高了实验的控温效果,从而提高了实验精度,同时其双层结构增强了内瓶的安全性,若某一瓶子损坏可单独更换,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费;并且其内、外瓶的形状结构克服了传统反应瓶出料困难、难以清洗以及架设放置不便等问题,通过刻度线进一步保证了反应瓶容积的准确性;另外其还实现了机器化生产以代替现有反应瓶的人工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中所述盖板两侧均设有卡槽。本发明中的盖板通过卡槽与外部搅拌器紧密固定。
本发明中所述盖板由耐腐塑料制得。本发明中的盖板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中所述标准磨口为一个或多个。
作为优选方案,本发明中所述一体式搅拌头内部设有O型圈。本方案中的一体式搅拌头气密性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精度。
本发明中所述O型圈通过旋转螺丝与一体式搅拌头紧密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6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破碎机的工作方法
- 下一篇:钒催化剂的焙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