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流成网机的给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1737.5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0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康;杨洪;郭南初;刘殿峰;朱学超;张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1/732 | 分类号: | D04H1/732;D01G25/00;D01G23/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1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成网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流成网机的给棉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流成网机的功用是将由前道工序的开松装置即开松机开松后的无纺织纤维形成棉网,并且输送至后道的定型设备定型成诸如无纺布、保温材料、隔音毡、汽车内饰件、家居寝装用品(如靠垫)之类的产品。前述的定型设备如针刺机和水刺机。
由上述可知,气流成网机在成套无纺织产品生产流水线上处于开松装置与定型设备之间。气流成网机是在对无纺织纤维进行分梳的同时利用高速旋转的梳棉辊使无纺织纤维分散在气流场中并使无纺织纤维呈三维分布状态,即形成基本无定向(无取向)的状态。由于气流成网具有对纤维适应性广(例如适用于丙纶纤维、涤沦纤维、麻纤维、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相混合的各种混合纤维,等等)并且纤维的纤度自15d-30d以上都可以成网的长处,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无纺织产品的生产中。
作为成套气流成网机,通常由下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给棉装置,用于接收由前道工序的开松机开松后并且由开松机的输棉帘输入的无纺织纤维,该给棉装置的核心部件是梳棉辊,其表面设有针布,由梳棉辊梳取来自于输棉帘即开松纤维输送帘的无纺织纤维;二是压棉装置,其核心部件是压棉辊(业界习惯称尘笼),由压棉辊起到防止棉网飘逸的作用;三是成网装置,该成网装置对应于前述的压棉装置的下方,其核心部件是输棉帘,由输棉帘将出自进棉通道的出棉口的无纺织纤维棉网在压棉辊的协同作用下输出,供给后道的成型设备成型。
在气流成网中,由成网装置成网后输出的纤维棉网层的厚薄一致性的优劣取决于给棉装置,这是业界早已形成的共识。同样,无纺织产品的克重是否一致也与给棉装置密切相关。由此可知,若要获得克重得以满足业界期望的一致性程度的无纺织产品,那么必须由结构合理的给棉装置预以保障。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旨在改善纤维棉网厚薄均匀性以期望使无纺织产品的克重一致的技术信息,如CN2663451Y推荐有“结构改进的给棉机”,该专利方案可有效地将无纺织纤维中的空气驱出(采用侧向负压抽吸),使引至输棉帘上的棉网密实,避免产生过于蓬松情形,以改善棉网的厚薄均匀性。该专利方案除了其说明书第1页最后一段的技术效果外还具有结构简练的长处。此外还有如CN2091877U(1.5米幅宽度化纤针刺无纺毡气流成网机)、CN2818508Y(一种用于生产无纺布的气流成网机)、CN201212072Y(生产工业用毡的气流成网机)、CN201406502Y(气流成网输出纤维成网辅助控制装置)、CN101845712A(气流成网机的负压抽吸装置)、CN203834132U(气流成网机)和CN104514093A(气流成网机),等等。
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505202B提供的“气流式成网机的成网机构”和CN102373516B介绍的“气流成网机”。以CN102373516B为例,其是针对前述CN2663451Y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具体可参见该CN102373516B的说明书第0003至0004段以及第0020-0035段。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所有专利及专利申请方案均未给出如何使给棉装置具备改善纤维匀散效果的技术启示,也就是说只有借助于气流使纤维充分匀散,才能保障无纺织产品的成型质量。以前述CN2663451Y和CN102373516B为例,由于均是通过对尘笼即压棉辊的抽吸使纤维棉网层的厚度趋于均匀的,因而实质上是一种治表而非治本的措施,因为在纤维的匀散效果不足以体现的前提下单纯靠后续工位的抽吸并未真正实现纤维棉网层的克重一致。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计算机模拟推演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改善纤维的匀散性而藉以保障由后道的成网装置形成的纤维棉网层的克重一致并最终保障无纺织产品质量的气流成网机的给棉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职业大学,未经苏州市职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1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压脚落下缓冲装置的缝纫机
- 下一篇:一种张力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