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1480.3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7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志先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47/02;B01D53/50;B01D53/62;A61L9/00;F24F1/00;F24F3/1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3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中含有一定量有害的粉尘颗粒、细菌及病毒,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近年来,我国大多城市的空气质量相对变差,雾霾、沙尘天气增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周围的生活环境、对周围或室内空气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采用各种各样的气体净化器来改善气体的质量。因此,目前各种气体净化装置已大量出现。
目前,大多气体净化装置均具有复杂的结构,制作成本高,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各种企业的大中小烟囱排放的烟气净化,地下商场、宾馆以及室内外空气的清洗及工矿企业的粉尘清洗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气体净化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该装置,可以有效地达到气体净化的目的。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引风机和容器,所述第一引风机通过进风管与容器一侧面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容器内设的第一隔板将容器分为上层和下层,上层和下层均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所有进风口均为为筛网状;容器的下层内装有气体清洗液,容器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连接有出风管;所述第一引风机与容器之间还连接有回流管,用于对引风机的散热降温及通过引风机使回流的水溶液雾化,使雾化气再次进入容器中清洗,达到循环清洗的目的;与回流管连接的容器中,距容器底部1-2厘米处还设有一第五隔板,第五隔板上开有孔;
还包括一透明管,所述透明管设于容器的另一侧,与容器体的另一侧面相连接,用于溶液的注入、排出及观测溶液的混浊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为1-3个。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进风管与第一引风机连接的筛网进风口开设于容器侧面下部,第一隔板的筛网进风口开设于隔板右侧,同时第一隔板的筛网进风口位于第三隔板的右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下层所设的隔板为两块,分别为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其中第二隔板的筛网进风口开设于隔板上部,第三隔板的筛网进风口开设于隔板下部;所述容器上层的第四隔板的筛网进风口开设于隔板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筛网进风口的网孔直径为5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的管口设有钢丝球,防止过多水蒸气喷出。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球为3-5个。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为2个时,容器之间通过第二引风机及与所述第二引风机相连的进风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为3个时,还设有转向阀,所述转向阀与进风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为3个时,中间容器上还设有阀门和第三引风机,所述阀门一端与两边容器的进风管连接,阀门的另一端与第三引风机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为: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进风口设计为筛网状,可延长混浊气体与氢氧化钙溶液接触的时间,而且还具有搅拌功能,通过上下缓冲,增长混浊气体在溶液中的时间,最大可能地完成反应和物理截留,可应用于各种企业的大中小烟囱排放的烟气净化,地下商场、宾馆以及室内外空气的清洗及工矿企业的粉尘清洗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与引风机相连的容器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三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二隔板或第四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引风机,2 筛网进风口,3 第一隔板,4 第二隔板,5 第三隔板,6 第四隔板,7 出风口,8 出风管,9 钢丝球,10-1第一透明管,10-2 第二透明管,11 回流管,12 第一容器,13 第二容器,14 微型引风机,15 第五隔板,16 第三容器,17-1 第一转向阀,17-2 第二转向阀,18 阀门,19 第三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志先,未经韩志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1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