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艾叶的预防和/或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7272.6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9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飞;王璐;刘秋英;利奕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33/10;A61P1/00;A61P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叶 预防 治疗 小儿 肠道 寄生虫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艾叶的预防和/或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肠道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其中常见的有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其患病率高,尤其在农村,感染率高达80%。其危害性大,除了引起消瘦及轻重不等的胃肠道症状(腹痛、呕吐、消化不良)外,蛔虫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肠穿孔等;钩虫可引起慢性肠道出血,导致贫血;蛲虫可导致肛周、会阴部病痒和炎症,影响睡眠。肠寄生虫除了引发腹痛等症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以外,还可能阻塞小肠或进入胆道、肝脏,引起更严重的病发症。
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引起的病变并不限于肠道。依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部位以及人体宿主的免疫状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各异。
目前西医常见的驱虫药是左旋咪唑类杀虫药,由于两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左旋咪唑类杀虫药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中药主张通过调理滋补消化系统、改善脾胃和消化道功能从而杀虫,毒副作用较小。
中国专利申请201410221559.7公开了一种儿童驱虫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以下中药材: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鹤虱、榧子、芜荑、南瓜子和鹤草芽。该药物组合物对于小儿肠道寄生虫病有一定驱虫效果,但治疗方法重在杀虫,忽视脾胃和消化道功能的调理,易产生副作用。中药治疗疾病具有标本兼治、侧重调理、毒副作用小等治疗优势,用于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具有很大的优势,研究开发一种驱虫效果显著,同时还具有调理脾胃和消化道功能的中药制剂对于预防和/或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艾叶的预防和/或治疗小儿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杀虫效果显著,同时还具有调理滋补消化系统、改善脾胃和消化道功能的治疗效果。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中药组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
艾叶19-26份、使君子17-23份、芜荑14-20份、乌梅16-21份、鬼箭羽12-18份、马齿苋14-18份、珍珠草9-15份、神曲7-12份、干姜6-11份、枳壳11-16份、青蒿7-13份、佩兰7-13份、甘草5-12份。
在该配比范围内,优选了3个疗效较为显著的配比:
配比1:艾叶26份、使君子23份、芜荑20份、乌梅21份、鬼箭羽18份、马齿苋18份、珍珠草15份、神曲12份、干姜11份、枳壳16份、青蒿13份、佩兰13份、甘草12份。
配比2:艾叶19份、使君子17份、芜荑14份、乌梅16份、鬼箭羽12份、马齿苋14份、珍珠草9份、神曲7份、干姜6份、枳壳11份、青蒿7份、佩兰7份、甘草5份。
配比3:艾叶23份、使君子21份、芜荑18份、乌梅19份、鬼箭羽14份、马齿苋16份、珍珠草12份、神曲10份、干姜8份、枳壳13份、青蒿10份、佩兰10份、甘草9份。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味原料药材;
步骤2、将艾叶、使君子、芜荑、乌梅、鬼箭羽、马齿苋、珍珠草、神曲、干姜、枳壳、青蒿、佩兰和甘草分别去杂质,洗净,烘干,粉碎成粗粉;
步骤3、将艾叶、神曲、干姜和甘草制备的粗粉混合,制作成干药袋,加入8-11倍药材重量的纯化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捞出药袋,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55℃-65℃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水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4、将使君子、芜荑、乌梅、鬼箭羽、马齿苋、珍珠草、枳壳、青蒿和佩兰制备的粗粉混合,制作成干药袋,加4-7倍药材重量的体积分数为80-90%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5-8小时,合并醇提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滤液浓缩至55℃-65℃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15-1.20的醇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5、将步骤3所得水提浓缩液和步骤4所得醇提浓缩液合并,浓缩至55℃-65℃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25-1.36,即为中药浸膏;
步骤6、在中药浸膏中添加适当的辅料,以现代中药制剂常规工艺制成临床所需剂型,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口服液或散剂等。
本发明中药组方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7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女性补血用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