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膜层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6514.X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6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斌 |
主分类号: | B32B38/10 | 分类号: | B32B3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膜材料的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柔性膜层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膜型材料在生产后需要采用离型纸等辅助层结构进行贴合保护,以便于可用膜的存储和运输,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将辅助层结构撕下去除之后才能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和加工中。为了提高膜型材料利用时的生产效率,生产厂商已经开始逐步采用自动化加工设备对膜型材料自动化撕膜处理,但柔性膜往往不是完整无孔的平整膜,柔性膜的中部被裁切出多个不同形状的异形孔,在常规的撕膜工程中,柔性膜中的使用层由于异形孔的存在极易容易被撕扯变形,严重时导致使用层破损,撕膜加工的合格率较低,难以用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柔性膜损伤的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实现柔性膜型材料的自动化膜层结构完整分离的柔性膜层分离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膜层分离方法,利用撕膜组件将柔性膜中的可用膜和废料膜分别压贴至第一真空板和第二真空板的气吸面,该撕膜组件相对于真空板沿着撕膜方向移动;所述撕膜组件包括与第一真空板抵靠的第一辊压杆以及相互抵靠的第二辊压杆和第三辊压杆,所述可用膜先从第二辊压杆和第三辊压杆之间穿过后再进入第一辊压杆与第一真空板之间的位置,并在第一辊压杆的辊压作用下,可用膜被吸附至第一真空板的气吸面。
优选的,所述撕膜组件为匀速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辊压杆、第二辊压杆和第三辊压杆的直径均为1cm~2cm。
优选的,所述第三辊压杆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横向平移以夹持或松开可用膜。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
优选的,所述第一真空板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纵向升降以调节高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撕膜组件与柔性膜接触之前,先将柔性膜逐步伸出第二真空板,在柔性膜逐步伸出的过程中使柔性膜向同一方向多次弯曲,柔性膜弯曲后变形较小或仅发生弹性变形的层结构为可用膜,柔性膜弯曲后变形较大或发生塑性变形的层结构为废料膜。
优选的,所述柔性膜逐步伸出第二真空板的速度为匀速移动或步进间歇移动。
优选的,在使柔性膜向同一方向多次弯曲的过程中,利用活动部件反复同向推压伸出至第二真空板外的柔性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膜层分离方法,利用撕膜组件将柔性膜中的可用膜和废料膜分别压贴至第一真空板和第二真空板的气吸面,该撕膜组件相对于真空板沿着撕膜方向匀速移动;撕膜组件在匀速移动过程中,均匀完整地将可用膜和废料膜分离,并将可用膜和废料膜分别准确地压贴至第一真空板和第二真空板的气吸面,全程无需人工参与,大大降低了撕膜工序的人工成本,自动化撕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进步明显,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柔性膜层分离方法中分离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柔性膜层分离方法中初始分离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柔性膜层分离方法,利用撕膜组件将柔性膜中的可用膜A1和废料膜A2分别压贴至第一真空板1和第二真空板2的气吸面,该撕膜组件相对于真空板沿着撕膜方向匀速移动;所述撕膜组件包括与第一真空板1抵靠的第一辊压杆3以及相互抵靠的第二辊压杆4和第三辊压杆5,所述可用膜A1先从第二辊压杆4和第三辊压杆5之间穿过后再进入第一辊压杆3与第一真空4板1之间的位置,并在第一辊压杆3的辊压作用下,可用膜A1被吸附至第一真空板1的气吸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压杆3、第二辊压杆4和第三辊压杆5的直径均为1cm~2cm,优选的,所述第一辊压杆3、第二辊压杆4和第三辊压杆5的直径均为1.5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辊压杆5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横向平移以夹持或松开可用膜A1,该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真空板1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纵向升降以调节高度,在撕膜过程中,在可用膜A1和废料膜A2的初始分离之后,所述撕膜组件的第一辊压杆3和第二辊压杆4移动至可用膜A1和废料膜A2之间的位置,随后第一真空板1向下移动至与第一辊压杆3抵接,随着撕膜组件的移动,第一辊压杆3逆时针转动,第二辊压杆4和第三辊压杆5顺时针转动,保证辊压杆的转动线速度与撕膜组件的移动速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斌,未经张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6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升机水平安定面腐蚀修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保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