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酯系合成纤维用处理剂、聚酯系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及聚酯系合成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5122.1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2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浩纯;小室利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M13/292 | 分类号: | D06M13/292;D06M13/165;D06M13/144;D01F6/62;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卢曼,刘力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酯 合成纤维 用处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系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使用该处理剂的聚酯系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及由该处理方法得到的聚酯系合成纤维。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聚酯系合成纤维用处理剂,提出了使用烷基磷酸酯钾盐的各种油剂。对于该处理剂,提出了(1)烷基磷酸酯钾盐和烷基氨基醚型非离子的磷酸中和物的双组分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烷基磷酸酯钾盐和高分子量聚氧乙烯化合物的双组分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烷基磷酸酯钾盐、石蜡乳化物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三组分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等方案。但是,这些以往的聚酯系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存在乳化稳定性、耐热性、纺织工序中的梳理工序的抗静电性和并条工序的耐浮渣(scum)堆积性不足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2248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1740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108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同时满足乳化稳定性、耐热性、纺织工序中的梳理工序的抗静电性和并条工序的耐浮渣堆积性,并且不会发生纤维强度的经时下降的聚酯系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使用该处理剂的聚酯系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以及由该处理方法得到的聚酯系合成纤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以特定比例含有特定的三种组分而成的聚酯系合成纤维用处理剂正好合适。
即,本发明涉及聚酯系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其特征在于以40~80质量%的比例含有下列烷基磷酸酯类、以10~50质量%的比例含有下列表面活性剂、以及以0.01~10质量%的比例含有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12~22的烷基的一元脂肪醇,这些成分共计100质量%。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聚酯系合成纤维用处理剂的聚酯系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由该处理方法得到的聚酯系合成纤维。
烷基磷酸酯类:选自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12~22的烷基的烷基磷酸酯及其盐中的至少一种,酸值为0.01~80KOHmg/g。
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亚烷基烷基醚、聚氧亚烷基烯基醚、聚氧亚烷基烷基酯、聚氧亚烷基烯基酯、聚氧亚烷基烷基苯基醚、聚氧亚烷基烷基氨基醚、聚氧亚烷基烯基氨基醚、聚氧亚烷基烷基氨基醚与无机酸的盐、以及聚氧亚烷基烯基氨基醚与无机酸的盐中的至少一种。
首先,对本发明所述的聚酯系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以下称为本发明的处理剂)进行说明。用于本发明的处理剂的烷基磷酸酯类选自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12~22的烷基的烷基磷酸酯及其盐,其中可列举出例如十二烷基磷酸酯、十四烷基磷酸酯、十六烷基磷酸酯、鲸蜡硬脂基(cetostearyl)磷酸酯、十八烷基磷酸酯、异硬脂基磷酸酯、二十二烷基磷酸酯以及它们的碱金属盐等。其中,作为烷基磷酸酯类,优选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16~18的烷基的烷基磷酸酯类,其中可列举出例如十六烷基磷酸酯、鲸蜡硬脂基磷酸酯、十八烷基磷酸酯以及它们的碱金属盐等。这些烷基磷酸酯类通过脂肪族一元醇与磷酸酐所代表的磷酸化剂的反应而得到,进而通过其后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中和反应而得到,所用的脂肪族一元醇可为单一成分也可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另外,通常烷基磷酸酯类为包括单酯、二酯和含P-O-P键的聚合物的混合物,其组成比率没有特别限制。作为烷基磷酸酯的碱金属盐,可列举出钠盐、钾盐等,优选为钾盐。对于合成原料中所含的杂质,只要在常规原料标准内即可接受。其中例如氢氧化钾中所含的钠成分、磷酸化剂之一即磷酸酐中所含的重金属或砷化合物等各种杂质和副产物是符合的。
用于本发明的处理剂的烷基磷酸酯类的酸值为0.01~80KOHmg/g。如果酸值过高,则容易引起乳化不良,而如果酸值过低,则容易引起纤维强度的经时下降。本发明中酸值是指,将烷基磷酸酯类溶解于乙醇/二甲苯=1/2(体积比)的混合溶剂中,装配在电位滴定仪上,用0.1mol/L的氢氧化钾甲醇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由下列数学式1计算出的值;
[数学式1]
数学式1中,
f:0.1mol/L的氢氧化钾甲醇标准溶液的系数(factor)
S:试样采取量(g,固体成分换算量)
R:直到拐点的0.1mol/L的氢氧化钾甲醇标准溶液的使用量(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竹本油脂株式会社,未经竹本油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5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