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2350.3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28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卢仁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9/31 | 分类号: | H04N9/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音响且音响播放时不会与投影装置的壳体产生共振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者视频投射到屏幕上的设备,达到大屏幕的投影显示方式来提供收看者极佳的呈现与视觉效果。为了增加投影装置的附加价值,在投影装置的内部加入了发声装置,以使投影装置在提供视觉体验的同时提供较佳的听觉体验,即同时提供给使用者良好的视听体验,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但是,将发声装置加入投影装置中,即使使得发声装置不与壳体的侧壁和顶部接触,但由于发声装置受重力而需要壳体提供一个支撑力,因此发声装置还是会不可避免的与壳体的底部接触,而投影装置的壳体的底部与音响接触,会造成以下问题:当发声装置在播放声音时,发声装置的振动会带动与其接触的投影装置的振动,即投影装置会与发声装置产生共振,造成杂音或者影响投影装置的显示功能。因此,将发声装置加入投影装置内部,需要避免发声装置在播放时与投影装置产生共振,实现在发声装置提供良好听觉体验的同时,又不影响投影装置的正常显示画面功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投影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通过使发声装置与投影装置之间产生间隙,来避免发声装置与投影装置因为接触而产生共振。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放置于第一平面上,该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多个侧壁以及相对的顶部与底部,该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一结合部,该第一支撑结构支撑该壳体于该第一平面上,且该底部具有第一底面;以及
发声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且不与该多个侧壁和该顶部接触,该发声装置具有第二底面,该第二底面与该第一底面相对,且该第二底面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该第二支撑结构与该第一结合部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二支撑结构可藉由该第一结合部伸出该底部,以与该第一平面相配合;
其中,该电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底面接触;该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底面之间具有间隙。
较佳的,该第一支撑结构为可调结构,通过调整该第一支撑结构使该电子装置选择性处于该第一状态或者该第二状态;或者,该第二支撑结构为可调结构,通过调整该第二支撑结构使该电子装置选择性处于该第一状态或者该第二状态;或者,该第一支撑结构和该第二支撑结构均为可调结构,通过调整该第一支撑结构和该第二支撑结构使该电子装置选择性处于该第一状态或者该第二状态。
较佳的,当该电子装置处于该第一状态时,该第一支撑结构接触该第一平面,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底面接触,该第二支撑结构藉由该第一结合部全部伸出该底部,该第二支撑结构与该第一平面接触或者该第二支撑结构悬空。
较佳的,当该电子装置处于该第二状态时,该第一支撑结构和该第二支撑结构均抵顶该第一平面,且该第二底面高于该第一底面。
较佳的,当该发声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处于该第二状态;当该发声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处于该第一状态。
较佳的,第二支撑结构为锥形结构;或者该第二支撑结构与该第一结合部结合的至少一侧面为斜面。
较佳的,该第一结合部为孔洞。
较佳的,该发声装置具有至少一对第二支撑结构,且每对第二支撑结构对称设置于该第二底面。
较佳的,该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支撑结构,该至少一对第一支撑结构于该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位于该第二底面于该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之外,且每对第一支撑结构对称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底部。
较佳的,该电子装置为投影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放置于第一平面上,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设置于该壳体内部且不与该壳体的多个侧壁和顶部接触,该壳体的底部具有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一结合部,该发声装置的第二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该第二支撑结构可藉由该第一结合部伸出该底部,以与该第一平面相配合,当该电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底面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当该发声装置因发声而产生振动时,该壳体不会因与该发声装置接触而产生共振,进而避免造成杂音产生,以及避免影响该电子装置的功能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电子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发声装置1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壳体10的底部103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2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