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视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数字货币支付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8633.0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0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姚前;李会锋;温信祥;李连三;王栋兵;刘浩;赵欣;唐晓雪;刘文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Q20/06 | 分类号: | G06Q20/06;G06Q20/34;G06Q20/38;G06Q20/4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一军;姜劲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可视 数字 货币 芯片 进行 支付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视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数字货币支付的方法和系统,适合离线支付,扩充了支付场景,解决无网络时交易双方支付问题,规避非法交易风险。本发明的基于可视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数字货币支付的方法包括:付款可视数字货币芯片卡在未与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建立网络连接情况下,向收款终端设备发送支付请求;收款终端设备收到该请求后向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发起网络连接,在网络连接成功时将支付请求发送到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向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发送支付确认请求,支付确认请求用于变更待支付的数字货币的属主;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支付确认请求执行预设操作,然后向收款终端设备通知操作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可视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数字货币支付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货币是将现金数值转换为一系列电子加密序列数的货币,币本身的安全性依赖于密码算法来保护。在密码算法方面,数字货币系统安全性涉及到对称密码、非对称密码、报文摘要算法和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在系统实现方面必须深入考虑密码系统的总体安全性、密码算法的选择、密码算法的实现、交互协议的设计、国际、国内标准的兼容性等,保证数字货币的交易安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因角色不同,对数字货币的要求也不同:客户要求数字货币使用方便,存储安全且具有匿名性;商家要求数字货币具有可认证性,且能兑换成真实的货币;银行则要求数字货币不能被非法使用和伪造。因此,数字货币应具有以下特征:
1.安全性:能防止商务中的任意一方更改或非法使用数字货币;
2.不可重复花费性:数字货币只能使用一次,重复花费能被容易地检查出来;
3.可控匿名性:银行和商家相互勾结也不能跟踪数字货币的使用,要求系统无法将电子现金的用户的购买行为联系到一起,从而隐蔽数字货币用户的购买历史,但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可跟踪数字货币的使用;
4.不可伪造性:用户不能伪造假的数字货币;
5.公平性:支付过程是公平的,保证要么双方交易成功,要么双方都没有损失,防止某一交易方在交易中蒙受损失;
6.兼容性:数字货币的发行流程与流通环节尽可能参照实物货币发行与流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移动支付产业快速变革推进,基于移动互联网、NFC、HCE(主机模拟卡技术)、Token、生物识别等各类技术的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丰富,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化发展加速。移动支付新技术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便捷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引领着通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移动支付广阔发展前景已成为全产业的广泛共识,移动支付被认为是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切入口。以移动支付为核心的电子支付系统正日益得到金融交易领域的认可,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良好的受理环境和使用习惯。
支付卡作为电子支付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支付工具,其功能正逐步丰富和完善,例如,目前一些银行金融系统推出了可视银行卡,用户可以通过可视银行卡上的LCD显示屏直接查询卡上的余额,还具有安全认证(动态令牌)功能,使得银行可以借助可视银行卡来认证持卡人的身份,但是目前这种可视银行卡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不能实现向其他支付终端设备支付数字货币的功能。
传统电子支付基于网络远程支付或联机刷卡支付,不能很好的契合用户消费货币的习惯。需要一种既可提供类似于纸币的当面付交易,也可提供类似于电子支付系统的网络远程支付交易的更加方便灵活的支付方式。此外,基于卡、终端设备等进行的移动支付需要满足更多支付场景的需要,例如在离线环境下,交易双方如何实现安全方便地交易,并且如何获得像消费纸质货币一样良好的用户体验,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视数字货币芯片卡进行数字货币支付的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种种不足之处。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效果以及有益效果可以从实施方式得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8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供数字货币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数字货币的支付方法和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