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O管材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6552.7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0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曹卫忠;陆卫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斯维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9/02 | 分类号: | B29C69/02;B29C47/20;B29C47/88;B29K27/06;B29L2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2156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管材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管材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C-O管材生产线。
背景技术
PVC-U管材的使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塑料管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石油资源日趋紧张,PVC以其原料中58%来自海水的优势而备受关注。
如何进一步提高PVC管材的强度,包括机械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对于节约资源,降低产品成本,扩大管材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对PVC管材的改性,一般采取共混改性。这种方法可大大提高管材的抗冲击性能,但会使产品成本上升,还会降低管材的机械强度。
PVC管材在成型过程中很容易进行单轴(即轴向)拉伸取向。只要增加管材牵引和挤出的速比即可以实现这种取向。但这种轴向拉伸取向对管材的性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虽然通过拉伸取向增加了管材轴向的强度,但却降低了管材径向,即环向的强度。这对于塑料管材,尤其是给水管来说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它会降低管材的液压爆破强度。这也是管材的质量标准中,要规定管材的纵向回缩率一定要小于或等于5%的原因。理想的拉伸取向应当是双向的。通过双轴拉伸取向,既增加了管材的轴向强度,同时也增加了管材的径向,即环向强度。在管材材料强度大大增加的基础上,可以用降低管材壁厚,但仍保持管材原有液压爆破强度的方法,来节省材料,降低产品的成本。
PVC-O最早是英国YorkshirelmperialPlastics(Uponor)在1970年领先开发的,早期都是采用“离线”(off-line)加工工艺(两步加工法),把挤出成型和已经冷却的PVC-U管材段(厚料胚)在模具内通过加热和加压膨胀到要求尺寸来实现取向。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证明PVC-O虽具有非凡的性能,但是“离线”加工工艺生产速度低,设备投资高,很难推广。后来有专家提出:在挤出加工过程中“在线”(in-line)进行取向,连续生产PVC-O管,其生产工艺为一步加工法,就是在管材挤出生产线上,把已经挤出成型的PVC-U管材(厚料胚)通过径向的扩张和轴向的拉伸实现双轴取向,然后冷却定型成为PVC-O管材。因此,“在线”双轴取向生产工艺如试验成功,则可大大增强管材的机械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在承受相等液压的条件下,大大降低了管材的壁厚,减轻了管材的质量,达到了节约资源,降低产品成本等效果。
尽管我国生产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已经有50年历史,改性聚氯乙烯(PVC-M)近年也迅速发展了起来。但我国对聚氯乙烯(PVC-O)管则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一些国内知名的塑料管道企业也有这方面开发愿望,但至今还没有商品化生产的双轴取向聚氯乙烯(PVC-O)管上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荷兰、法国、日本等国家虽然走在前面,但方法各不相同,且关键技术保密。
因此迫切需要研发出一种生产效率较高,耗费劳动和能源较少的加工装置,即“在线”(in-line)双轴进行取向,连续生产PVC-O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PVC-O管材生产线,本发明能够实现连续双轴拉伸的生产效果,并且生产效率高,耗费劳动和能源少。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PVC-O管材生产线,包括沿牵伸方向依次设置的挤出机、定型箱、第一牵引机、加热箱、扩张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所述挤出机的机头上设置有挤出模具,所述扩张机构包括喷淋箱和设置在喷淋箱进口的扩张体,所述挤出模具中部设置有第一压力通道,所述扩张体内设置有第二压力通道,所述第一压力通道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二压力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压力通道与扩张体的外表面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压力通道还与挤出模具外表面设置的压力入口贯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型箱与第一牵引机之间还设置有预加热装置,所述预加热装置包括升降推车,所述升降推车的升降平台表面设置有安装底板和电气箱,所述安装底板的两个侧边对称并向上弯折设置,所述侧边上设置有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与电气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板与升降平台之间设置有隔离箱,所述安装底板与侧边之间的夹角为35-55度,所述安装底板与侧边之间还设置有轴连机构,所述轴连机构上设置有旋转阻尼器。
进一步的,所述挤出模具由分流部、分流架、过渡部和口模部依次连接组成,所述分流架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流道,所述压力入口设置在相邻两个流道之间的分流架上,所述第一压力通道设置在引流模芯上,所述引流模芯穿过过渡部和口模部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斯维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斯维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65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滚动转子压缩机
- 下一篇:一种纤维级基于反应挤出的3D打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