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配电系统的监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5319.7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6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泰;陈磊;张洁;范勇;白红岩;刘睿民;吕洪光;董硕;杨潇;李伟;蒋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市滨城区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赵佳民 |
地址: | 256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配电 系统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配电系统的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力供给在当代社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际的生产现场供电都是通过现场的配电系统来完成的。目前常规的配电系统都是封装的,无法直观方便地接触到线路,导致维护检测极为不便,无法及时的获得配电系统的工作情况,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配电系统的监控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装置可以及时的获得配电系统输出和输入的情况,并存储便于后续查询;如果出现情况异常,会及时的报警,避免事故的发生。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用于配电系统的监控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本方案的特点是: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处理器,所述的处理器通过第一接口模块与配电系统输入端检测模块连接,处理器通过第二接口模块与配电系统输出端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的处理器还与报警电路连接,所述的第一接口模块和第二接口模块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侧。
所述的配电系统输入端检测模块采用电流互感器,配电系统输出端检测模块采用电流互感器。
所述的壳体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壳体。
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稳压器IC1,所述的稳压器IC1与一桥式整流电路连接,稳压器IC1的1脚接地,稳压器IC1的3脚通过第一个电容C1接地,稳压器IC1的3脚与可控硅SCR的阳极A连接,稳压器IC1的3脚通过第一电阻R1、第一按钮SB1与可控硅SCR的控制极G连接,所述的可控硅SCR的控制极G通过第一按钮SB1、稳压管VD接地,可控硅SCR的阴极K通过第一继电器K1、第二按钮SB2接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1-1串接在稳压器IC1的输出端,可控硅SCR的阴极K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一个发光二极管LED1接地,可控硅SCR的阴极K与第二芯片IC2的4脚连接,第二芯片IC2的2脚与处理器连接,第二芯片IC2的4脚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二芯片IC2的7脚连接,第二芯片IC2的6脚与第二芯片IC2的7脚连接,可控硅SCR的阴极K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芯片IC2的2脚连接,有第二电容C2与所述的第四电阻R4并联,有第一个二极管D1与第四电阻R4并联,第二芯片IC2的6脚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第二芯片IC2的1脚接地,第二芯片IC2的5脚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第二芯片IC2的4脚与第二芯片IC2的8脚连接,第二芯片IC2的3脚通过第五电阻R5、第二个发光二极管LED2接地,第二芯片IC2的3脚通过第二个继电器K2接地,有第二个二极管D2与所述的第二个继电器K2并联,第二个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K2-1与一报警器B串联。
所述的第二芯片为NE555芯片。
所述的报警器B还与一3G无线通信模块并联。
所述的处理器还与一触摸显示屏连接,所述的触摸显示屏固定在壳体的上部。
所述的处理器还与一存储模块连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设置有接口模块可以用于连接配电系统输入端、输出端检测模块,且第一接口模块和第二接口模块设置在壳体的两侧,这样避免插接错误;配电系统输入端检测模块采用电流互感器,能有效的监测电流情况,配电系统输出端检测模块采用电流互感器能有效的检测输出电流情况,这样处理器就可以获得配电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电流情况,当有异常时,处理器就通过报警电路进行报警,报警时,报警器B发出报警,3G无线通信模块将警情发送到设定的手机上或者上级控制平台;有第一按钮SB和第二按钮SB2,按下第一按钮后,可控硅导通,给第二芯片供电,此时开始进行监控工作,按下第二按钮,第一芯片的输出端被断开,不供电,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二芯片是否工作,便于工作人员控制调节,而且也可以节省电能,有存储模块与处理器连接,这样可以及时的存储监测到的数据,便于查询;壳体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酯壳体,具有高强度、抗冲击、耐腐蚀和保温隔热等功效,可减缓箱内外温度剧烈变化,能有效防止箱体内由于气候骤变而引起的水气凝结,从而减少凝露现象的产生,并有效地保证箱体内各器件的工作环境。可任意组合,安装灵活,减少占地面积,避免引起人为的破坏。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气原理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市滨城区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市滨城区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53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