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附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4310.4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2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黎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中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吸附废气中的粉尘等气体污染物的吸附器。
背景技术
吸附器指装有多孔结构的吸附剂,用以将废气中的粉尘等污染物吸附,使废气得到净化的设备。目前使用的吸附器,包括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壳体内装有吸附筒,吸附筒具有内层网和外层网,在内层网和外层网之间装有吸附剂,吸附筒靠近排气口的一端设有内密封板,另一端设有与壳体连接的外密封板;废气从进气口进入吸附筒的内侧通道,径向通过内层网和外层网之间的吸附剂将废气中的粉尘等污染物吸附,净化后的废气从吸附筒与壳体之间的通道流到排气口排出。这种吸附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废气只从吸附筒的内侧通道向外侧流出,吸附筒流过废气的通过面积小,废气净化的速度慢,吸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附器,以解决吸附筒流过废气的通过面积小,废气净化的速度慢,吸附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吸附器,包括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装有第一吸附筒,所述第一吸附筒靠近所述排气口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外密封板,在所述第一吸附筒内装有第二吸附筒,所述第二吸附筒靠近所述排气口的一端设有内密封板,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附筒连接的环形封板。
上述吸附器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吸附筒和所述第二吸附筒均设有内侧网和外侧网,在所述内侧网和所述外侧网之间装有吸附剂。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第一吸附筒内装有第二吸附筒,第二吸附筒靠近排气口的一端设有内密封板,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吸附筒连接的环形封板;废气进入壳体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废气经过第一吸附筒与壳体之间的通道,从第一吸附筒的外侧径向流入第一吸附筒与第二吸附筒之间的通道,流向排出口;另一部分废气进入第二吸附筒的内侧通道,从第二吸附筒的内侧径向流入第一吸附筒与第二吸附筒之间的通道,流向排出口;第一吸附筒和第二吸附筒流过废气的通过面积大,废气净化的速度快,吸附效率高。
2、第一吸附筒和第二吸附筒均设有内侧网和外侧网,在内侧网和外侧网之间装有吸附剂,增加第一吸附筒和第二吸附筒的吸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吸附器,包括具有进气口1和排气口8的壳体3,壳体3内装有第一吸附筒4,第一吸附筒4靠近排气口8的一端装有与壳体3连接的外密封板6,在第一吸附筒4内装有第二吸附筒5,第二吸附筒5靠近排气口8的一端装有内密封板7,第二吸附筒5的内侧形成单向通道,另一端装有与第一吸附筒4连接的环形封板2,在第一吸附筒4与第二吸附筒5之间形成单向通道;第一吸附筒4和第二吸附筒5均具有内侧网和外侧网,在内侧网和外侧网之间装有吸附剂,吸附剂为活性炭。
本发明第一吸附筒4和第二吸附筒5流过废气的通过面积大,废气净化的速度快,吸附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中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中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43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