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阴-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超临界CO2微乳液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1971.1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4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宫厚健;朱腾;董明哲;李亚军;徐龙;桑茜;张涛;李康宁;胡航;张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C09K8/594;C07C43/11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6655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性 离子 表面活性剂 形成 临界 co sub 乳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阴‑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超临界CO2微乳液,以100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水0.1~20份,表面活性剂1×10‑4~1×10‑1份,助溶剂1~10份,CO2余量;其制备方法为:(1)在20‑25℃下,将一定质量的助溶剂和水混合,并搅拌均匀;(2)称取一定质量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水和助溶剂的混合液中,搅拌使其溶解;(3)将上述混合液加入到可视高压容器中,通入CO2,并搅拌,使其完全混相,形成超临界CO2微乳液。本发明的阴‑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浊点,溶解性好,亲水性好,适用范围广;离子组分简单,界面稳定性高;单链表面活性剂使极性头分布较为均匀集中,亲水性更高;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强,成本低廉,适合油田大规模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与油田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阴-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超临界CO2微乳液。
背景技术
超临界CO2微乳液体系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萃取、有机合成、纳米材料制备及清洗等领域,并且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三次采油方面,CO2驱油技术可以对低渗透、稠油类油藏进行有效地开发。随着研究的深入,CO2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国内已在江苏、中原、大庆、胜利等油田开始现场试验。而在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CO2驱油技术已在美国、前苏联、加拿大、阿尔及利亚的低渗透油藏中实现成功应用,该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开采效果的必要手段。CO2的主要优点是易于达到超临界状态,其临界温度和压力分别为31.26℃和7.2MPa。当温度和压力高于临界点时,CO2处于超临界状态,其性质会发生变化,如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超临界状态的CO2溶解度增加有利于提高总的传质速率,另外,油层的结构有利于增加CO2与原油的接触机会而易于混相,所以CO2混相驱可以满足一些油田对注入溶剂的苛刻要求。
然而,由于原油和CO2的粘度相差较大,气体流度远大于液体,所以气相推进速度很快,在驱替过程中会出现气窜现象,就会导致驱油效率降低和气体的低效循环。因此改善CO2与原油的流度比,防止气窜是CO2驱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目前发展起来的水气交替注入法(WAG)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气窜,改善气驱效果。但是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注水困难,在进行水气交替注入时,会遇到注入压力偏高的问题。也有研究者提出利用CO2泡沫驱来提高采收率,即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使CO2气体在地层中形成泡沫,增加体系的流动阻力,提高波及效率。国内外许多经验和研究表明,CO2泡沫驱的性能优于CO2驱,特别是用于非均质油藏效果更加显著。但由于地层中压力很大,泡沫在运移过程中气体向会液膜及地层水中扩散,实际上很难形成理想的泡沫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1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胶长丝加捻装置
- 下一篇:用于制冷的组合物和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