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并联天线姿态调整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1308.1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9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孙通帅;褚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褚宏鹏 |
主分类号: | H01Q3/08 | 分类号: | H01Q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并联 天线 姿态 调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姿态调整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并联天线姿态调整机构。
技术背景
为使天线能可靠的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要求天线具有角度调节功能,当 卫星与接收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接收天线可调整自身姿态,保证 信号接收的稳定性。天线角度调整机构一般具有两个自由度,即天线的俯仰角 与方位角调整自由度。传统的天线角度调整机构多为串联机构,例如中国发明 专利CN103151597A公开了一种角度调整机构及天线系统,该角度调整机构为串 联两自由度调整机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813027U公开了一种卫星天线控 制转台,该转台具有两个串联自由度,可对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进行调节。 串联角度调节机构刚度较小,末端输出积累误差大,不利于天线信号的稳定接 收,特别是车载、舰载天线对动态响应速度和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串联机构 无法很好的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并联天线姿态调整机构,可实现天 线的方位角调节和俯仰角调节,且具有角度调节范围广、刚度大、精度高、动 态性能好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主要包括机座、动平台,连接动平台、机座的四条运动支链,其有 两种连接方式:
第一种连接方式: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 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 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四 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四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 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所述动平台与机座之间通过四条运动支链连接,其中第一运动支链由下连 杆A、中连杆A和上连杆A组成,下连杆A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A连接, 下连杆A另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二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A轴线与 所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P;上连杆A一端与中连杆A通过第三转动副A连接, 上连杆A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A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A轴线与所 述中心轴线L相交于一点Q;第二运动支链由下连杆B、中连杆B和上连杆B组 成,下连杆B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B连接,下连杆B另一端与中连杆B 通过第二转动副B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B轴线、第二转动副B轴线汇交于所 述点P;上连杆B一端与中连杆B通过第三转动副B连接,上连杆B另一端与动 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B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副B轴线过所述点Q;第三运动支链 由下连杆C、中连杆C和上连杆C组成,下连杆C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C 连接,下连杆C另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二转动副C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C 轴线、第二转动副C轴线汇交于所述点P;上连杆C一端与中连杆C通过第三转 动副C连接,上连杆C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C连接,所述第三转动 副C轴线过所述点Q;第四运动支链由下连杆D、中连杆D和上连杆D组成,下 连杆D一端与机座通过第一转动副D连接,下连杆D另一端与中连杆D通过第 二球面副D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副D轴线过所述点P;上连杆D一端与中连杆D 通过第三转动副D连接,上连杆D另一端与动平台通过第四球面副D连接,所 述第三转动副D轴线过所述点Q。
第二种连接方式:四条运动支链之间通过四条耦合连杆和一条中心连杆相 互连接,每条运动支链与中心连杆之间均由一条耦合连杆连接,耦合连杆一端 与运动支链中的中连杆固连,耦合连杆另一端与中心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四 条耦合连杆与中心连杆连接形成的四个转动副的轴线相互重合形成一条轴线, 设该条轴线为中心轴线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褚宏鹏,未经褚宏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13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并联天线角度调整机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U形槽的新型超宽带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