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烟气换热器的除尘器后烟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9586.3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7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范旭;杨劲;潘灏;马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F23J15/02;F23J15/06;F23J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换热器 除尘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厂烟气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烟气换热器的除尘器后烟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环保要求日益提高,避免烟囱有冒白烟的现象,需要提高烟气排放温度来有效降低烟囱腐蚀和提升烟囱中烟气的爬升高度。而通过配置烟气换热器(GGH)设备可提高烟气温度。由于增加了GGH设备,常规的烟气系统布置结构将大幅增加燃煤电厂的占地,而燃煤火力发电厂项目中A排到烟囱中心线的距离是重要的占地指标之一,烟气系统大部分设备都布置在炉后,而前烟道和除尘器布置相对比较固定,对炉后布置的优化主要集中在除尘器后,其占地尺寸和烟道造价对发电厂的初投资占比较大,烟道的阻力也直接影响着发电厂的运行经济性。
传统技术中,除尘器后各设备通常是采用顺列布置,即在除尘器后布置引风机,引风机后布置GGH、脱硫吸收塔和烟囱。传统的除尘器后布置方案,很难充分利用到各处空间。引风机通常是布置在除尘器和脱硫吸收塔之间,可横向或竖向布置,但引风机和GGH的布置未能充分利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之间的横向和垂直空间,加装GGH也会拉开引风机和脱硫吸收塔之间的距离。这种布置方式不仅占地大,而且增加烟道阻力和烟道材料消耗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配烟气换热器的除尘器后烟气系统,有效利用空间节约用地,减小烟道阻力和烟道材料消耗量,提高电厂运行经济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烟气换热器的除尘器后烟气系统,包括与除尘器出口连通的双列引风机,与所述双列引风机连通的烟气换热器,与所述烟气换热器连通的脱硫吸收塔,以及与所述烟气换热器连通的烟囱,且所述双列引风机、烟气换热器、脱硫吸收塔及烟囱均设置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脱硫吸收塔和所述烟囱并排竖直设置,而所述双列引风机和烟气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烟囱和脱硫吸收塔之间,且所述双列引风机的出口均背对所述脱硫吸收塔设置;所述烟气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双列引风机上方,且所述烟气换热器包括与所述脱硫吸收塔一端连通的进气换热器部分、与所述脱硫吸收塔另一端连通的出气换热器部分,且所述进气换热器部分与所述出气换热器部分设置为一体。
本发明通过将双列引风机、烟气换热器布置在脱硫吸收塔和烟囱之间,并将烟气换热器布置在双列引风机上方,还使引风机出口背对脱硫塔入口,且烟气换热器与引风机、脱硫吸收塔及烟囱成“一”字形的空间联合布置,充分利用脱硫吸收塔和烟囱之间的横向和垂直空间,节约用地摒弃了多余无用的占地,也保证了设备的检修维护通道便利。而且,各烟气设备通过合理布置,缩短了引风机和烟囱中心线的距离,大幅减少了烟道的长度和材料量,而且烟道连接也更加顺畅,极大地降低烟气系统压损,使设备更高效地运行,减少厂用电耗,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各设备及烟道可共用支撑框架,还可降低土建成本。此外,引风机出口的原烟气进入烟气换热器的进气换热器部分与脱硫塔出口连通的出气换热器部分中的净烟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原烟气降温后进入脱硫吸收塔,而净烟气被加热后从出气换热器部分输送到烟囱排出。这样可通过烟气自身的热量的交换,既能更好地去除烟气中的有害成分,还能提高烟气排放温度来有效降低烟囱腐蚀和提升烟囱中烟气的爬升高度,更好地避免烟囱产生冒白烟的现象。
下面对其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所述双列引风机和进气换热器部分的第一烟道,连通所述进气换热器部分和脱硫吸收塔的第二烟道,连通所述脱硫吸收塔和出气换热器部分的第三烟道,以及连通所述出气换热器部分和烟囱的第四烟道,且所述第一烟道、第二烟道、第三烟道均与所述脱硫吸收塔和所述烟囱布置在同一直线上;
且所述第一烟道、第二烟道、第三烟道及第四烟道均设置于所述脱硫吸收塔和烟气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一烟道还位于所述烟气换热器下方,所述第二烟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烟道正上方,所述第三烟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烟道正上方,所述第四烟道设置于所述烟囱和烟气换热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换热器部分包括两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烟气换热器底部的进气换热器入口;所述第一烟道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一分支烟道,每根所述第一分支烟道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双列引风机的出口和一个所述进气换热器入口;
且每根所述第一分支烟道设置为具有一个圆形空间缓转弯头的弯管;每根所述第一分支烟道均先沿着所述双列引风机的出口水平延伸,然后弯转并沿着竖直方向向所述烟气换热器底部的进气换热器入口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9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