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育苗基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7824.7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允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圣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4/10 | 分类号: | A01G24/10;A01G24/20;A01G24/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育苗 基质 | ||
本发明属于育苗基质领域,涉及功能性育苗基质,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育苗基质及其应用,包括蚯蚓粪、活性炭、长效有机肥、固体水、光合生物肥以及草炭,本发明所设计的育苗基质中含有固体水和光合生物肥,即固体水可以有效的缓解育苗基质由于长时间不浇水而造成的缺水现象,并且可以长时间的补水;光合生物肥一可以大大提高氮的利用率,并还有固氮的作用,二改善作物根系生态环境,三杀菌抑虫,四提供植物品质;将该育苗基质承装在设计好的塑料圆罐内,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育苗基质的作用效果,本发明还可以缩短培育植物的成长周期;本发明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成长期间还可以用于观赏,非常适合观光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育苗基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育苗基质。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者营养液灌溉进行栽培的方法,主要应用在蔬菜等农作物栽培上,是一项省水、省肥又省工的高产优质先进技术,该技术起源于19世纪中,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荷兰、日本、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应用比较广泛,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生豆芽、种水仙早有记载(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山东农业大学于1975年开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黄瓜、番茄等,均获成功。198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召开了全国无土栽培会议,成立了中国的无土栽培学组,并于1986、1987年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者多达百人。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及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亲睐,工厂化育苗及有机基质栽培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选择适合种苗生长的育苗基质成为关键。另外,现代农业及工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农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所以,利用各种工农业废弃物,如动物粪便、作物秸秆、海藻渣、木薯渣、菇渣等原料进行堆肥发酵,生产出有机肥及栽培基质已成为农业领域的一个热点。
现阶段的一些育苗基质适应性比较差,一般情况下都将育苗基质装在非透明的装置内,基质中的养分很难被植物所吸收,有一些吸收的,其吸收效果也不是太好。现在对育苗基质的应用范围也比较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从整体的设计上可以大大提供基质利用率、保水性和观赏性极高的功能性育苗基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基质按重量份计包括蚯蚓粪4~10份;活性炭2~6份;长效有机肥3~10份;固体水7~14份;光合生物肥4~10份;草炭150~180份。
作为优选,所述育苗基质还包括A、B、C三种肥料。
作为优选,所述A肥料为氮肥。
作为优选,所述B肥料为磷肥。
作为优选,所述C肥料为钾肥。
作为优选,所述长效有机肥为竹炭生物有机肥。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计包括蚯蚓粪6~8份;活性炭3~5份;长效有机肥4~7份;固体水9~13份;光合生物肥6~8份;草炭160~175份。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计包括蚯蚓粪7份;活性炭4份;长效有机肥5份;固体水11份;光合生物肥7份;草炭168份。
作为优选,所述育苗基质称放在透明的塑料圆罐内,所述塑料圆罐内还设置有用于承装种子并可给种子开穴的开穴器,所述塑料圆罐内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紫外线杀菌透镜。
作为优选,所述氮、磷、钾三种肥料分别装在不同的袋子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圣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圣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78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与三七根系融合远缘杂交育水稻种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喷洒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