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全局最优数据融合的分布式SLAM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6273.2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7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裴福俊;武小平;程雨航;严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全局 最优 数据 融合 分布式 slam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全局最优数据融合的分布式SLAM方法,本方法是利用分布式的结构将整个状态向量分为机器人位姿估计和路标估计共五维状态,将本应以矩阵形式集中计算的描述机器人位姿的观测分布概率公式进行分布化处理,依据每个有效路标点单独建立多个相互平行独立的子滤波器,然后将子滤波器的机器人的位姿估计结果在主滤波器中进行融合,并将子滤波器的融合结果通过全局预测器反馈修正,最后得到全局最优的机器人位姿估算结果。最后通过真实实验使用本发明算法和集中式算法对比,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技术领域
基于全局最优数据融合的分布式扩展卡尔曼SLAM算法是利用分布式的结构将整个状态向量分为机器人位姿估计和路标估计共五维状态,将本应以矩阵形式集中计算的描述机器人位姿的观测分布概率公式进行分布化处理,依据每个有效路标点单独建立多个相互平行独立的子滤波器,然后将子滤波器的机器人的位姿估计结果在主滤波器中进行融合,并将子滤波器的融合结果通过全局预测器反馈修正,最后得到全局最优的机器人位姿估算结果。属于机器人自主导航领域。
背景技术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其基本思想是:让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从未知位置开始移动,通过自身所带传感器扫描到的路标点的信息进行自身位置估计,同时构建增量式地图。在SLAM过程中,根据观测信息进行实时的地图估计与更新,其中滤波器设计,数据融合算法都是关键问题。SLAM中的数据融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序获得的机器人传感器的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机器人传感器系统是数据融合的硬件基础,多源信息是数据融合的加工对象,协调优化和综合处理是数据融合的核心。
基于分布式结构的SLAM算法是与集中式SLAM算法相对应的,集中式滤波器结构是用一个滤波器完成对位姿与环境地图的同时估计,这种结构中的状态向量均是包括机器人和路标信息的高维向量,并且状态向量维数将随环境动态时变增加,必然造成集中式SLAM算法存在计算量大、稳定性和容错性差等问题。
目前,数据融合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对象的统计特性和概率模型的方法、直接对数据源操作的方法、基于规则推理的方法这三大类。其中基于对象的统计特性和概率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Kalman滤波法、贝叶斯估计法、多贝叶斯估计法和统计决策理论法。直接对数据源操作的方法主要有加权平均法和神经网络法。基于规则推理的方法主要有D-S证据理论、产生式规则法、模糊集理论法和粗糙集理论等算法。
上述方法各有特点,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1)未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有效广义模型及算法。
虽然数据融合的应用已相当广泛,但是,数据融合本身至今未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有效的广义模型及算法。其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针对特定应用领域内的问题来开展研究,也就是说,目前对数据融合问题的研究都是根据问题的种类,各自建立直观认识原理(即融合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最佳融合方案,如典型的分布式检测融合,已从理论上解决了最优融合准则、最优局部决策准则和局部决策门限的最优协调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但这些研究反映的只是数据融合所固有的面向对象的特点,也就难以构成数据融合这一独立学科所必需的完整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短缺现象阻碍了研究者对数据融合本身的深入认识,也使得数据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仅被看成是一种多传感器信息处理概念。人们无法对面向对象的融合系统做出综合分析和评估,使得融合系统的设计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2)关联的二义性是数据融合中的主要障碍。
在进行数据融合之前,必须对信息进行关联,以保证所融合的信息是来自同一目标或事件,及保证融合信息的一致性。如果对不同目标或事件的信息进行融合,将难以使系统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问题称为关联的二义性,是数据融合中克服的主要障碍。由于在多传感器信息系统中引起关联二义的原因很多,例如传感器测量的不精确性、干扰等,因此,怎样确立信息可融合性的判断准则,如何进一步降低关联的二义性已成为融合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62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